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二年秋‧冬

李麗珊女士 榮譽社會科學博士 一 九九六年八月的一個早上,不少 香港市民徹夜未眠,在電視機前 屏氣凝神。清晨五時許,他們殷切期待 的鏡頭終於出現:李麗珊駕著滑浪風 帆,衝過終點,奪得阿特蘭大奥林匹 克運動會滑浪風帆項目的金牌, 亦即是香港有史以來的第一面 奥運金牌。儘管許多香港人 對滑浪風帆這項運動並不熟 識,仍禁不住歡欣鼓舞,深 感與有榮焉。「珊珊」轟動一 時的勝利,在當時來說似乎 正是香港所需要的好兆頭。 年幼時期的李麗珊並未顯露絲毫他日會出人頭地的預 兆。她在長洲長大,在家中十名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八。她 八歲時,父親便不幸逝世。在大家庭內,珊珊受兄姊照 顧,甚至多於父母照顧。當時生活艱苦,她的哥哥雖然考 入大學,仍被迫放棄而出外工作。除了兄弟姊妹,她的舅 父對她的影響亦至為深遠。珊珊經常幫助舅父處理瑣碎雜 務。舅父要求極嚴,堅信要學好一門知識,必須從錯誤中 汲取教訓。一天,他叫珊珊修葺車房的地面,把一個凹洞 用三合土填平,但她粗心大意,未有把工作做好。第二天,舅父 把她叫來,指著洞裡的積水,訓令她重新修補一次。 李麗珊十二歲時,由舅父首先把她放在滑浪風帆的踏板上。 雖然她在學校的體育成績不錯,游泳取得冠軍,但平衡力卻並不 好。經過了差不多一個小時的練習,她仍然左搖右擺,站立不 穩,在滑浪板上頂多站立一分鐘就摔下來了。其後她花足一個月 苦練,期間不斷從錯誤中學習,終於能夠控制滑浪板,來去自 如。她很快便愛上這項運動,而這份熱愛亦變成日後努力向前的 動力。 看見運動員踏著滑浪風帆,傾著身子,姿態優美,動作輕 盈,乘風破浪,很難想像難度是那麼高。要晉身頂級滑浪風帆手 的行列,運動員必須具備多項素質。首要的就是具備熟練遊艇駕 駛員的判斷力和專業知識。珊珊指出,冠軍級滑浪風帆手都必須 洞悉橫過賽道的風向,辨別風速和風向的細微變化,為自己創造 優勢。運動員必須掌握海面狀況,留意較深色的水域可能表示風 勢轉強,從而在瞬息間,作出果斷的決定,是追隨大隊,還是冒 險獨自在航道的另一邊進發。在阿特蘭大的決賽一役中,珊珊的 主要對手一直留在較外圍,希望找到有利機會,而她自己則始終 保持接近標示航道的浮標,結果能夠配合風向,直奔終點。當 然,要作出這種立時的判斷,必須在賽前花上數週的時間,搜集 資料,觀察航道,並且研究航道上每時每刻的風向,以及水流資 料。珊珊提前一個月抵達阿特蘭大,主要是為了研究賽道所在地 38 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二年秋•冬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