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三年春‧夏

他如此剖析學生組織發展的現況:系會、 宿生會從不「缺莊」,因為服務的對象少而又 彼此認識;但是書院和大學學生會幹事會的職 位,卻經常乏人問津,這可能是大學生為民喉 舌的形象嚇怕了同學,尤其是當他們「身處這 個反智的社會,往往要面對以高壓手段處理群 眾活動的政府。」 學生會「三年一莊」 他慨嘆說,學生會是學生自治的發源地, 卻經常面對「三年一莊」的慘澹日子:「『三年 一莊』是說學生會約每隔三年,才有同學挺身 而出,接手組織幹事會。這大概是大學三年制 所致,同學都忙於學習、實習,甚或兼職賺取 生活費,沒空參加活動。既然已有人承擔公 務,便期望他們做足三年(包括出任代表 會),到畢業方休。屆時自會有人按捺不住, 組莊上陣。這其實又與香港社會的氣氛息息相 關。」 「學生會的工作並不好做,也會有人是為 圖個虛名,以方便日後就業或競逐獎學金。積 極認真的學生會幹事往往很辛苦,除了工作量 大,所承受的壓力更非局外人能明瞭。」畢 竟,「大學學生會不是如中學學生會般首重校 方的認同及聽從指導,而是要獲得同學的認 同,必須聆聽同學的需要。」可是,同學又每 每是沉默的大多數,參與校政的意欲不強,要 觸及自身的利益時才有意見,而且往往是措施 推行後才如夢初醒,結果便吵吵鬧鬧。「例如 入住宿舍的計分方法,事前諮詢,反應冷淡。 到了未能入住宿舍,便厲聲指摘。這其實也是 香港社會的縮影。」 承傳 「新亞精神的包袱很大!」這幾年,許瀚 賢內心經歷過失落和得著。「我建立了自己的 人生觀,學習了做事技巧。『老鬼』都想將自 己的一套理念灌輸給後來者,我也不例外,希 望有人能承傳我的一套。但我的經驗,又令我 忠告後來者,一定要自己尋找工作路向,堅持 自己的理想,不要事事聽從『老鬼』。」 中文大學的傳統是甚麼呢?「就是多元 的、各書院獨有的文化。新亞、崇基和聯合的 書院文化都很強,逸夫則近年努力加強自己的 文化本質。讓書院各自發展本身個性,才是中 大的特色。」 許瀚賢認為中大在承傳中國文化方面,做 得很好;又認同中大的雙語雙文化宗旨。中大 自創校便推出的通識教育,就像一條開啟其他 學科之門的鑰匙,他深深受惠。「我在通識以 外,要是遇上有興趣的科目,就算沒有選修, 也愛旁聽。當然,間中會給教師阻止,尤其是 小班的課堂。」 大學四十周年所感 大學四十周年,要選新校長,要考慮是否 與他校合併,也要邁向國際化。 許瀚賢對大學合併沒有意見,但指出,香 港的大學其實會慢慢有角色的劃分,各自集中 資源推動某些學科的發展。「大學合併與否, 政府在背後的取向更重要。學生關注的是,合 併會否減少了資源,以及會否使校政更形複 雜。」 「站在學生的立場,我最希望新校長能夠 站出來,面對學生,聽取學生的意見。不一定 聽從,是聽取。我也希望他支持學生活動—— 即是不削減學生活動的撥款。」 「香港學生的視野不夠廣闊,甚少為一些 議題或理論而辯論。現在大學增收外地生,作 為加強大學國際化的新手段,相信會對同學有 新的衝擊,除了會激勵我們更努力學習,也可 增加我們對其他國家,尤其東南亞的認識。但 從校園外貌的變化而言,中大原來足以媲美外 國大學的優美校園,因為建築物日多,而且又 是高樓,開始令人有些壓迫感,這樣的『香港 化』是中大最不理想的發展。」 年輕中大人談中大 19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