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三年春‧夏

會說:『中大怎樣怎樣……社工系的教師又是 怎様怎樣,但不會說崇基如何,或者新亞的老 師如何。』 「因此,今天的書院,已找不到昔日的面 貌。其實,中大的校園文化與其他香港院校分 別不大。雖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但身邊不 少同學也有類似感受。」 「天之驕子」不再 總括在學生會的工作經驗,周峻任承認, 同學參與興趣小組比參與學生會活動來得踴 躍,但他強調這不是中大獨有的情況。他說: 「無論是中央的學生會或是興趣小組,總體的 參與量都較過去少。客觀的原因,主要是校外 的選擇很多,其次,是同學的財務壓力較過去 大,有些人要靠四、五份補習去應付生活開 支,自然是沒有時間參加課外活動。加上同學 對較嚴肅的議題如國家、社會事務,學校政策 等的興趣不如過去般濃,亦有感學生會工作過 於繁重,很難同時應付課業和兼職。再者,近 三、四年經濟不景,令同學更加重視課業表 現,忽視課外活動。」 周峻任表示,過去大學生自覺是天之驕 子,社會的未來主人翁,而社會對他們亦有較 大的期望,所以較願意付出。但近年社會上有 不少矮化大學生的言論,指他們思想既不夠成 熟,讀書成績也不好,素質欠佳,致使社會和 大學生之間的互信日減。 他又認為,大學生的社會角色越來越邊緣 化。七、八十年代時,社會上的議政團體仍未 發展成熟,政黨尚未出現,大學生有廣闊的空 間議論時事,針砭時弊,儼然是輿論先鋒。及 至九十年代,民間論政團體和政黨湧現,大學 生的議政角色隨之淡化,自覺性和責任感也越 來越低,對參與公共事務的興趣更淡。 另方面,他也覺得學生領袖的能力和經驗 都遜於前輩。「不論是對社會的分析,基礎理 論的認識,組織能力,以及成熟程度等,均不 如前。」是以,近年的學生運動都只是少數學 生領袖在校外的行動,不能在校園內激發起同 學的討論,更遑論動員大家參與。 對新校長的期望 「近幾年大學校長給人的感覺像大機構的 行政總裁,單從商業角度管理大學,致力於節 省資源,或籌募經費。雖然這些對大學的發展 很重要,但我認為遴選新校長首要強調崇高的 道德操守,以及對教育的熱誠和執著。」周峻 任說。 「我們需要的,是一位具風骨的校長。當 面對政府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時,他必須堅持原 則,力爭到底;他更要懷有教育理想,關心學 生,願意溝通,這才真正可以感染學生。」 合併應以學生利益為前提 談到院校合併,他擔心的,是討論過程 中,學生的利益和教育的理想未能獲充分關 注。大學整合的諮詢討論文件較著重從行政、 資源調配的角度出發,是以提出有多些學生便 可取得多些資源的結論,似乎學生只是工具; 其實學生需要甚麼,如何可使學生得到最好的 教育,才是最重要的。教育是目標,行政是手 段,本末不能倒置。 「如果真的與其他大學合併,必須深思熟 慮,先檢視中大的辦學理想,再看合併是否可 以提升和實現這個理想。光是著眼於可否得到 更多資源,就是以經濟方法來解決教育問題, 而不是從教育角度出發。從商業角度來看,只 要有多些資源便可做到更多事情。教育則要關 顧其他的事情,如師生關係。以五十年代的新 亞書院(桂林街時代)為例,當年資源甚缺, 唯師生關係極之密切,他們白天在狹窄的課室 上課,晚上把桌子拼合在一起睡覺,這可能是 最為人稱譽的教育年代。如果我們單從學校的 規模和排名看,只怕桂林街時代的新亞跟蔡元 培時代的北大都不入流。」 年輕中大人談中大 2 3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