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三年秋‧冬

著,涵蓋極廣,外譯中包括《英美現代詩選》、 《土耳其現代詩選》等,中譯外則有New Chinese Poetry(《中國新詩選》),Acres ofBarbed Wire (《滿田的鐵絲網》,The Night Watchman(《守夜 人》)等。翻譯小説則有《老人與海》,《錄事巴 托比》(Bartleby the Scrivener),《梵谷傳》。戲 劇則有王爾德的《不可兒戲》(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溫夫人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及《理想丈夫》(An Ideal Husband)。余光中翻譯的小説與戲劇,在其文 學的版圖上,不啻增添兩幅新闢的領土,從而 拓寬了創作的疆 域。余敎授對翻 譯態度嚴謹,見 解卓越,多年來 以傳播文化、譯 介名著為己任。 他的譯品,極有 風格,可以「聲色 俱全、神形兼備」 來形容,譯者對 音律節奏之感, 色彩變化之美, 十分重視,並始 終保持「中西相融、文白並進」的特色。 余光中敎授為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愛奧 華大學藝術碩士,曾在台、港、美國各地任敎 大學。一九八五至九一年出任高雄市中山大學 文學院院長及外文研究所所長,其後並任該校 「光華講座敎授」。自一九九五年起迄今,他又 出任蘇州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南京大 學等十多所著名學府之客座敎授。余敎授在學 府與文壇,享譽均隆,曾獲多種獎項及學術榮 譽,如國家文學獎之詩歌獎、吳三連散文獎、 吳魯芹散文獎、時報新詩獎、高雄市文學成就 獎及霍英東成就獎等,並四度獲頒台灣聯合報 「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兩岸論述余氏的專書 亦有十五部之多。 余光中敎授於一九七四年至八五年間出任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敎授,是他文 學生命中的香港時期,創作生涯至此進入高 潮,佳作紛呈,收穫豐碩。此外,余敎授敎學 與研究並重,在中大十一年,培養出不少日後 於香港文壇嶄露頭角的新秀。九十年代余敎授 多次重臨中文大學,擔任訪問學人及國際研討 會主講嘉賓,踏入二十一世紀,更為中文大學 文學院主辦之首屆及第二屆「新紀元全球華文 青年文學獎」出任決審評判,對推動青年文 學,弘揚中華文化,貢獻至鉅。 縱觀余光中敎授的畢生成就,始以「茱萸 的孩子」之身生於重九,繼以「火浴的鳳凰」之 稱自淬自礪,終 以「火中龍吟」之 勢蟠蜿嘯傲於華 夏文化的萬里長 空。多少年來, 文壇巨匠以卓犖 不凡的大才,淋 漓飽酣的健筆, 將密密情思,綿 綿心意,縫在千 疊百褶的波浪 裡,經惠風吹 送,盪漾到兩岸 三地,甚至大洋彼岸凡有華裔聚居之處。詩人 曾謂:「無論我經營的是甚麼文類,其苦心一 以貫之,便是對中文的敬愛與責任。」對於這 樣一位詩文雙絕的大家,吾人實應心存感激之 情:感謝他多年來努力不懈,嘗試不斷,以繽 紛璀璨的釆筆,使中文的內涵變得更加豐富宏 美,生機勃勃;感謝他夙興夜寐,嘔心瀝血, 創作出難以計數的傳世之作,令中文的精確優 雅,展現無遺,使妄稱漢字落伍陳舊、不能與 時並進而應予揚棄的淺見陋識,不攻自破;感 謝他捍衛倉頡文、方塊字的神髓與精血,以撫 慰所有以美麗母語「歌哭吟嘯的靈魂」。有鑒於 余光中先生對中國文化的貢獻與成就,以及對 現代文學的集成與開拓,本人謹恭請主席先生 頒授榮譽文學博士銜予余光中敎授。 (金聖華敎授撰寫) 縱觀余光中教授的畢生成就,始以「茱萸 的孩子」之身生於重九,繼以「火浴的鳳 凰」之稱自淬自礪,終以「火中龍吟」之勢 蟠蜿嘯傲於華夏文化的萬里長空。多少 年來,文壇巨匠以卓犖不凡的大才,淋 漓飽酣的健筆,將密密情思,綿綿心 意,縫在千疊百褶的波浪裡,經惠風吹 送,盪漾到兩岸三地,甚至大洋彼岸凡 有華裔聚居之處。 第六十屆大會 4 9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