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三年秋‧冬
以 身 為 中 大 人 為 榮 「此照片乃我(左二)與同學攝於崇基陸運會聖火台前。左後 『圓筒』是當時學院體育部的辦公室;右後頒獎台的地點,就 是嶺南體育館現址;山坡上的建築物是當年的圖書館。這些 景物,都已成歷史了。」 賴漢明教授是中大的首屆一年級學 生,一九六三年進入崇基唸物理,畢業後 負笈海外。取得哲學博士學位後,於一九 七四年回母校任職至今,期間曾擔任物理 系系主任。 「當年三間書院雖分處香港不同地點,但我 們都感覺到大學的存在。譬如馬料水火車站易名 為大學站。又如當時大學安排了一些跨書院的課 程。我每逢週一和週六都會到市區,與新亞、聯 合的同學一起上課。 「我亦經歷了大學校園開 山闢地的年代。唸書初期我 們仍可在馬料水海灘暢泳, 但後來由於工程影響水質, 只能泛舟。 「我畢業後即負笈海外,未及目睹新亞和聯 合書院遷進校園。再返中大時,校園已甚具規 模,其後教研隊伍不斷壯大,學系和課程的數量 更大幅增長。當然我們物理學的課程也不斷擴 充,設備陸續加添更新,教研水平顯著提高。 「學生生活總是愉快愜意的,教師的歲月則是 有喜有樂也有失意。我最感遺憾的,是學制被逼四 改三,當年我也參加了到立法局外的抗議行動。 「我曾任系主任,經歷過很多重要改變,印 象都很深刻。大學的功能是培育人才、從事研究 和服務社會;中大的發展,整體而言,就如今年 校慶的主題——『騰飛四十•精進日新』,成績是 有目共睹的。 「學校規模日漸擴充,同人的工作壓力增 大,社會亦愈趨功利。校內文化也漸漸起了變 化,有時會令人困惑迷惘。校方應增加與員生的 溝通,加強他們的歸屬感。時移世易,中大的 『校格』已不像當初那麼明顯了。面對全球化的趨 勢和應付種種挑戰之餘,我們是否也需要反思一 下,應如何重新豎立獨有的『校格』?」 賴教授總括說:「我在這個校園享受過學生 生活,也經歷了近三十年的教師生涯。能夠在中 大工作,我感到很幸福,並以身為中大人為 榮。」 四十周年校慶活動專輯 5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