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三年秋‧冬
一九六四年,路甬祥於浙江大學畢 業,乃留校擔任助敎、講師至一九七九 年。其間雖經歷文革,但科研工作,並無 中斷。在物質匱缺的情況下,仍然自強不 息,悉心鑽研,發表多篇學術論文,為日 後的發展方向,奠定了穩固的基礎。一九 七九年,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學者獲准至歐 美各國留學。當時,路甬祥敎授由中國科 學院推薦,以德國洪堡學者身分,前赴德 國亞琛大學液壓氣動 研究所深造。在德國 兩年,路敎授有感於 先進國家的設備完 善,發展迅速,乃痛 下決心,發憤圖強。 當時,路甬祥在名師 巴克(Backé)敎授指導 之下,成績斐然,其 研究成果,一舉取得 液壓技術領域的五項 重要發明專利,並同時在歐、美專利局註 冊,而巴克敎授在激賞之餘,對高足亦多 方鼓勵,結果,路敎授在短短兩年之內, 即取得一般德國學者耗時四、五年方可獲 得的工程科學博士學位,其成就之卓越, 在該校堪稱史無先例。 一九八一年,路敎授學成返國,在母 校浙江大學組建流體傳動研究室,並擔當 主任一職。路敎授深感「臨河而羡魚,不如 歸家織網」,故立意要在母校積極培養科研 人員,為國家的長遠發展,盡一己之力。 研究室其後改組為流體傳動與控制研究 所,由路敎授出任所長,不但成為國家重 點實驗室,培養出不少工程學學者,其科 研成果更處於有關技術領域的前沿。 一九八八年,路甬祥敎授出任浙江大 學校長。浙大歷史悠長,信譽超著,歷任 校長皆為鴻才碩學的知名人士,如竺可 楨、馬寅初、錢三強等。路敎授以四十五 歲英年即獲委校長重任,足見其才華出 眾,德望過人。路甬祥敎授在任內於先賢 奠立的基礎上,穩步向前,帶領大學走上 積極發展的道路。首先,路校長在任內創 設五十餘研究所,使浙江大學從一所以敎 育為主的機構,轉化為研究與敎育並重的 高等學府,其研究水平,因而大幅提升; 其次,建立審慎公平的敎授聘任制度,根 據敎研水平,進行量化考核,並嚴格執 行。大學整體學術氣氛因而為之改變,這 種用人唯才的制度,當時在國內的確開風 氣之先;再次,把「求是」校訓改進為「求是 創新」。因為在科學的領域中,提倡「求是」 固然重要,然而面對新時代的來臨,僅僅 「實事求是」,已不足應付國際間瞬息萬變 的情勢,一日千里的發展,科研必須配合 社會所需,不斷創新,方能迎頭趕上,有 所作為。整體校風的改變,使浙江大學的 博士研究生人數由路校長一九八八年到任 時的一百七十人,增加至其一九九五年離 任時的一千七百人,而目前名額更擴充為 五千人。 由於路敎授在科學研究及行政管理方 面皆才能超卓,成就驕人,於一九九三 年,擔當浙大校長的期間,已出任中國科 學院副院長一職,於九七年則出任院長, 自此任重道遠,更能一展經世濟民、科敎 興國的抱負。路院長到任後,首先遍讀有 關科技發展的史籍及自然哲學的專書,務 求透徹了解院內各種尖端科學範疇的傳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科學技術雖是推動人 類文明進步的力量,然若一旦濫用,亦可遺 害無窮。……如何在促進健康、解決糧荒、 互通資訊的進程中,審慎處理倫理道德問 題,如何在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之中取得平 衡與協調,就是儒雅博學的路甬祥教授努力 以赴的方向。 第六十屆大會 5 1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