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三年秋‧冬

統、定位與特點,並與各大學分工合作, 以培養高水平科研人員為重點。自一九九 七年迄今,中科院致力推動知識創新工 程,務使屬下科研工作能配合知識經濟及 全球一體化的需求,在整體社會不斷改革 開放的今天,能與時代的步伐並駕齊驅。 正如擔任浙大校長期間一般,路院長首要 任務即為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並使研究 成果的學術水平經得起國際學界的評價, 而應用價值則經得起市場運作的考驗。其 次是培養院內的 開明文化。中國 傳 統 的 尊 長 敬 老,固然可取, 但不談成績,論 資排輩,卻並不 足惜,甚至會阻 礙科學研究的進 展。因此中科院 既提倡傳承,更 鼓勵創新,年輕 學者提出的不同 意 見 , 彌 足 珍 貴,必須予以重視。在路院長這種開明坦 誠的作風領導之下,中科院將物質優勢與 精神文明互相結合,展現出一片天朗氣清 的嶄新景象。 目前,中國科學院經整合重建,精簡 架構,已淘汰部分過時的研究項目,開創 許多跨學科交流的嶄新內容,並提倡公 平、合理競爭的理念,以配合中國改革開 放的大氣候。自一九九八年起,中科院不 但每年斥資出版上年度世界《科學發展報 吿》、世界《高技術發展報吿》及《中國的可 持續發展報吿》等重要資料,使政界人士對 國際科學發展有所了解,更加強科普及科 學倫理道德的建設,在世紀之交,到全國 各地舉辦院士報吿發表會凡一百多場,以 促進全國人民的科學知識,及提高普羅大 眾的科學道德。 路甬祥院長在竭力普及科學知識之 餘,對科學與技術發展所引起的道德問 題,的確極表關注。水能載舟,亦能覆 舟,科學技術雖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力 量,然若一旦濫用,亦可遺害無窮。新技 術所引發的新道德問題,如發展克隆技 術、網絡社會、基因食品等,都是未來不 可抑制的趨勢,如何在促進健康、解決糧 荒、互通資訊的進程中,審慎處理倫理道 德問題,如何在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之中 取得平衡與協 調,就是儒雅博 學的路甬祥敎授 努力以赴的方 向。 路敎授認為 「今天的科學不 能滿足於發表原 創論文或領先一 段,而要更注重 成果的傳播、轉 化和應用」。一 九九七年,中科 院提出「面向知識經濟時代,建設國家創新 體系」的研究報吿,獲得當局高度重視,從 而使中科院確立要成為國家科技知識庫、 科學思想庫及科技人才庫的十年發展目 標。中科院在路院長領導之下,不斷認知 新的規律,新的發展。為了與國際科學界 接軌,中國不但要向先進國家學習,更應 對世界有所貢獻。目前,自改革開放後, 中科院每年出訪及來訪的科學家都為數甚 眾,科研合作項目更遍佈世界各地,而在 納米領域中,中科院發表的學術論文引用 率已名列世界第四位,凡此種種,都是路 院長任內可喜可賀的驕人成就。 路甬祥敎授高瞻遠矚,襟抱宏偉,且 思想開明,因時制宜,處事絕不法古循 舊,為人則以「理想、勤奮、持之以恆」為 座右銘。路敎授一生在推動機械工程尤是 路甬祥教授高瞻遠矚,襟抱宏偉, 且思想間明,因時制宜,處事絕不 法古循舊,為人則以「理想、勤奮、 持之以恆」為座右銘。路教授一生在 推動機械工程尤是流體傳動與控制 方面,貢獻卓越,曾在歐、美和中 國獲得二十項專利,在國内外發表 逾兩百五十篇重要科學研究及工程 教育論文,並出版五本科學著作。 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三年秋•冬 5 2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