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四年春‧夏

簡訊 53 研究新發現 囊性纖維化相關新基因 上 皮細胞生物學研究中心 與南京醫科大學的合作 研究發現一個新基因,是與囊性 纖維化引致的胰腺功能缺陷相 關,為研發治療藥物提示方向。 囊性纖維化是由作為陰離 子通道的跨膜電導調節器 (CFTR)的基因突變所致,而 陰離子分泌缺損,會導致多種囊性纖維化的臨床表現(包括胰腺 功能缺陷)。 研究人員發現的新基因「NYD-SP27」,屬磷脂㢓家族新成員 或新異構體,它的內源性表達在人體的胰腺導管上皮細胞,並在 囊性纖維化時表達增高,顯示該基因可能與病變有關。研究人員 發現通過抑制該基因在人體囊性纖維化胰腺導管細胞中的表達, 可以糾正胰腺陰離子分泌。 研究成果已刊於二零零三年十二月出版的《刺血針》。 診治心臟衰竭新方法 心 臟衰竭患者因不能有效供 應血液予身體各部分,會 出現氣喘、腳腫、身體浮腫和疲 倦等徵狀,生活素質變差,或會 喪失工作能力,更甚者連日常生 活亦需要別人照顧。心臟衰竭的 死亡率由三成至五成不等,比許 多癌症還要高。 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為威爾 斯親王醫院的心臟衰竭病人採用 新療法,以三根起搏電線(傳統 只採用一至兩條電線)植入他們的心房及心室,以改善他們的心 臟功能。六十一名接受此療法的病人,在三年半之內的活存率高 達百分之八十五,沒有接受此療法者的活存率只有百分之六十。 接受治療的患者不但自覺運動能力增強,客觀的超聲波檢查亦顯 示他們的心臟功能有顯著的改善。 研究人員又利用尖端科技,更準確及有效率地篩選適合接受 心臟同步起搏治療法的病人,為臨床診斷跨進重大的一步。 (左起)內科及藥物治療 學系沈祖堯教授、余卓文 教授、孫德生教授和馮永 康醫生在記者會上介紹 他們在診治心臟衰竭病 人的突破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