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四年秋‧冬
……劉教授推崇本校的書院制度,認為有助培育 學生的人格、價值觀和處世技巧。他十分支持本 校推行已久的通識教育,認為……一所大學之 所以出色,在於有學養優良的畢業生:他們對一 事一物都感興趣,見多識廣,而且見解精闢。 的世界有所作為,必須因時制宜,學習新 知。換言之,學生必須學會自我學習。只有 懂得以批判的精神、獨立的態度、創新的思 維去思考,工作上才會有效率,才能靈活變 通,勝任愉快。因此,劉敎授也大力支持擴 闊香港的中學敎育,使學生進入大學以前, 已培養主動、獨立的學習能力。 劉敎授認為,卓越的學府不只要為當地 社會、國家和國際經濟體系培育人才,還 要藉敎育改變個人,幫助每個學生發揮自 己的潛能。在這方面,劉敎授推崇本校的 書院制度,認為有助培育學生的人格、價 值觀和處世技巧。他十分支持本校推 行已久的通識敎育,認為可使學生在 主修科目之外發展多方面的志趣和吸 收不同的學識,對他們影響深遠。一 所大學之所以出色,在於有學養優良 的畢業生:他們對一事一物都感興 趣,見多識廣,而且見解精闢。 加強大學國際化,是劉敎授的遠 大抱負,即他説的「求學自由行」。他指 出,中文大學要真正成為國際大學,先要 實行兩項措施。第一,必須吸引更多內地 及海外高質素的學生前來求學。他希望中 大有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學生,最終 應有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非本地生,方能 建立多元校園文化。這會為香港學生啟發 思維,豐富文化體驗,讓他們更投入本港 的國際商貿、掌握最新科技。第二,大學 應大幅擴展國際交流和海外交換生計劃。 即使是短期留學海外,也可以擴闊學生的 視野,甚至可以改變他們的一生。 對於大學的未來發展,劉敎授認為學 術和研究至關重要。事實上,學術和研究 是國際卓越學府不可或缺的。劉敎授對大 學在這方面的要求也很高。以外界捐贈的 研究金額及研究成果而論,中文大學已是 香港首屈一指的學術機構。劉 敎授認為,中大必須鞏固這個 領導地位,並進一步提高。根 據他的經驗,敎學上具國際地 位的卓越學府,必定也是優秀 的研究型大學。 劉敎授的成就不凡,備受高 等學術機構尊崇。他是 Phi Beta Kappa、Tau Beta Pi 成員、計量經濟學會院士和台灣中 研究院院士、 Conference for Research in Income and Wealth 會員、劍橋大學邱吉爾學 院海外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院士、 國際歐亞科學學院院士、美國 John Simon Guggenheim Memorial Foundation 會士,以及 行為科學高級研究中心院士,又獲香港科 技大學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 劉敎授積極參與多所學術和專業團體 的工作。他是上海社會科學院名譽研究 員、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名譽敎 授,以及吉林大學、南京大學、清華大 學、汕頭大學、人民大學、東南大學的名 譽敎授,又是國家統計局的國際顧問和台 北蔣經國國際交流基金會董事會成員。 一百多年前,英國首相 Benjamin Disraeli 説:「這個國家的命運,繫於國民所受的敎 育。」這句話放諸今天的香港,當更為貼 切。香港唯一的資源,就是人才,亦即是 人的智慧、勤勞和創意。劉敎授的目標, 是提高中文大學在多方面的敎研水平,要 居亞洲前列,以幫助建設香港。這對香 港、全中國以至整個亞洲都有重要意義。 大學全體敎職員和學生、校友,對大學在 劉遵義敎授領導下進入第五個十年,充滿 信心和希望。我們能夠出席新任校長就職 典禮這個盛會,實在與有榮焉。 (翻譯自 Prof. David P a r k e r 撰寫的英文簡介) 加強大學國際化,是劉教授的遠大抱負,即他說 的「求學自由行」。他指出,中文大學……最終應 有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非本地生,方能建立多元 校園文化。……大學應大幅擴展國際交流和海外 交換生計劃。即使是短期留學海外,也可以擴闊 學生的視野,甚至可以改變他們的一生。 第六十一屆大會 13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