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四年秋‧冬

申言:歷史的債務,必須由整個文化償還 ——那是正視當今現實的第一步。他博識 儒家、道家、佛家傳統以及現代西方的批 判和自由思想,擷取精華,塑造出新潮、 傳統兼備的理想人格。勞敎授認為,人基 本上是重道德的動物,心懷自由精神,而 能尊重客觀的社會和政治秩序。 勞敎授哲學修養深厚,敎書也就得心應 手,最能深入淺出,即使極細微精妙的哲 學問題,也講得條理分明。他和學生上研 討課,談論具見其敏鋭思維,但從不向學 生灌輸他自己的意見。他深受學生尊崇, 但從不以「大師」自居,只是從旁協助,讓 學生有他們自己的見解。他敎學的方式, 和他的哲學一樣,強調不帶成見的探討, 以及尊重不同觀點。年輕一代哲學家,不 少都是受到勞敎授啟發而致力哲學研究。 勞敎授出身於顯赫世家,高祖父勞崇 光官至兩廣總督,曾代表清廷簽署第一份 九龍條約。勞崇光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 儒,有《易圖詳説》等著作行世。勞敎授的 祖姑勞君展留學法國,是著名數學家;勞 敎授的父親勞競九參與辛亥革命,和其他 革命先賢一起創立中華民國。 勞敎授長於書香世家,國學根底深厚, 加上天資早慧,七歲即擅詩文,一九四六年 高中畢業,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受業於胡 適、賀麟、湯用彤等名學者。後來國民黨撤 出大陸,勞敎授也轉往台灣,畢業於台灣大 學。一九五五年,勞敎授移居香港,任敎珠 海書院;一九六四年,獲崇基學院哲宗系聘 任,從此和香港中文大學建立了牢固的關 係。勞敎授一九八五年榮休,離開哲學系, 但繼續在中文大學服務了十年,歷任中大中 國文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逸夫書院高級導 師等職位。他在中大任職前後三十年,潛心 著述,寫了他的大部分重要作品;他又曾出 任研究院哲學學部主任,領導學部發展。此 外,勞敎授還參與編訂崇基學院「綜合基本 課程」的中國文化單元,貢獻至大。這個基 本課程是一系列的通識課程,歷屆崇基學生 修讀之後終生受惠。勞敎授還特別為這個課 程寫成了著名的《中國文化要義》(1965, 1998);這本鉅著至今仍然深受大學生和一 般讀者喜愛,十分暢銷。 勞敎授任職中大期間,曾應邀出任哈佛 大學訪問學人(1969-1970),並兩度出任普 林斯頓大學訪問學人(1970,1975-1976)。 一九八五年榮休之後,勞敎授先後應聘為 台灣清華大學客座敎授(1989-1992)、台灣 師範大學客座敎授(1990)、台灣政治大學 客座敎授(1992-1993)、台灣東吳大學敎授 (1999至今)。一九九四年開始,他更出任 台灣華梵大學講座敎授。近年,勞敎授數 度重臨中文大學,例如二零零零至二零零 一年擔任哲學系客座敎授及主持崇基學院 五十周年校慶傑出學人講座,講授文化哲 學及東西比較哲學,年輕學子因而有機會 面聆敎益。 勞敎授對中國哲學貢獻良多,備受推 崇,屢獲獎項與榮譽,包括斐陶斐榮譽學會 二零零零年度傑出成就獎、台灣行政院文化 獎等。勞敎授二零零二年開始出任台灣中央 研究院院士,是繼胡適、馮友蘭之後,第三 位獲此殊榮的哲學家。同年,勞敎授又獲台 灣敎育部授以講座主持人榮銜。 勞敎授是出色的書法家和詩人,曾賦 一聯,寫其對哲學研究的深切期盼,令人 擊節: 無涯理境歸言外 有限文章付世間 勞敎授這位哲學大家酷愛真理,徜徉 於無垠的思想世界,其妙趣非我們言語所 能曲盡。他一生的事業,表達了哲學家的 崇高理想,以及哲學和社會、政治牢不可 破的連繫。 主席先生,勞榮瑋敎授是著名的哲學 家,也是誨人不倦的好老師,一生致力研究 中國文化,捍衛人文主義。本人謹恭請主席 先生頒授榮譽文學博士銜與勞榮瑋敎授。 (翻譯自 Prof. David Parker 撰寫的英文讚辭) 勞教授這位哲學大家酷愛真理,徜徉 於無垠的思想世界,其妙趣非我們言 語所能曲盡。他一生的事業,表達了 哲學家的崇高理想,以及哲學和社 會、政治牢不可破的連繫。 第六十一屆大會 21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