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四年秋‧冬

突破是他數月足不出戶,默默耕耘的成 果,而他那堅定不移的決心和美滿的婚姻 生活亦是原因之一。 他首次踏足亞洲是到訪印度,透過跟 當地政府官員交流及親身視察偏僻地區的 人民生活狀況,使他對發展中經濟體系的 運作模式,有更多的了解。 Mirrlees 敎授重返英國後,出任劍橋大 學三一學院經濟系院士。敎學工作加深他對 福利主義經濟的研究,並構思出一套經濟活 動的普遍性理論。事實上,諾貝爾獎的學説 的初步概念,源自一條關於最優税制的考試 題目。這個題目雖然複雜又深奧,但卻開啟 他研究最優税制理論的道路。劍橋大學的敎 學工作雖然具啟發性,但十分繁忙,因此他 要等到在牛津大學納菲爾學院出任數理經濟 講座敎授後,才有餘暇研究經濟合約中公司 持有人與經理人之間的關係等更具普遍性的 理論。 Mirrlees 敎授在休假期間,於麻省理 工學院完成了一篇有關最優薪俸税制的論文 初稿,其後又經過多年的努力,才完成嚴謹 的數學論據,足以證明他得到諾貝爾獎的經 濟理論。 Mirrlees 敎授一向樂於將成就歸功於研 究夥伴,當中包括 Peter Diamond 敎授。他 曾説:「我遵循追求學術成功的首要原則, 就是先找一個好的搭檔,其次,就是再找 另一個好搭檔。」他相信要創作靈感,需要 至少具備三項條件:首先要跟一些有識之 士多作交流,互相切磋,他們可來自不同 專業,既思想縝密,又能夠掌握問題的癥 結所在。他慶幸自己在牛津及劍橋期間, 有機會跟一些思路敏鋭的人交手,當中包 括了物理學家。其次要有好奇心和興趣, 即是想要真正理解其他人所作的事,探討 事物的前因後果。第三是鍥而不捨,因為 思想過程中會遇到種種障礙,即使有強烈 的好奇心及興趣,還需要極強的鬥志才能 克服困難,突破思想的桎梏。凡認識 Mirrlees 敎授的人,都對他那堅持不懈的精 神,衷心折服。 除了獲頒諾貝爾獎外, James Mirrlees 亦榮獲華威大學、樸茨茅斯大學、布奈爾 大學、愛丁堡大學、牛津大學、北京大學 及澳門大學等校的榮譽博士學位,他於一 九九七年獲英女皇冊封為爵士。 他曾先後成為英國計量學會院士及會 長、英國人文社會科學院院士、愛丁堡皇 家學會榮譽會員、皇家經濟學會會員、英 國科學促進會會長、美國科學院海外成員 及歐洲經濟學會會長。 Mirrlees 爵士曾先後擔任多間著名學府 的訪問敎授,包括新德里的麻省理工國際研 究中心、卡拉奇的巴基斯坦經濟發展學院, 及美國的麻省理工、柏克萊加州大學及耶魯 大學等。他於一九九五年重返劍橋大學擔任 政治經濟學講座敎授,直到二零零三年。 八零年代 Mirrlees 敎授在英國參與中國 經濟學會的創立,並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興 趣。他在二零零二年接受香港中文大學邀 請,擔任博文講座敎授,領導大學發展,並 積極加強大學與國際學術機構的聯繋。他曾 主持多次重要講座,包括於二零零四年三月 舉行的全球大學校長論壇中主講「獎勵與大 學:表現評核所帶來的衝擊」。 Mirrlees 敎授 又為「新鴻基地產諾貝爾獎得獎學人傑出講 座系列」管理 / 提名委員會成員,並與二零零 一年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得主 Michael Spence 敎授出任「新鴻基地產諾貝爾獎得獎學人傑 出講座系列」主講嘉賓,講題為「人口老化與 退休金問題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主席先生’ Mirrlees 爵士乃諾貝爾獎得 主,當代舉足輕重的經濟學家,本人謹恭 請主席先生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銜與 James A. Mirrlees 敎授。 (翻譯自 Prof. David Parker 撰寫的英文讚辭) ……他相信要創作靈感,需要至少具備三項條 件 : 首先要跟一些有識之士多作交流,互相切 磋,他們可來自不同專業,既思想縝密,又能 夠掌握問題的癥結所在。……其次要有好奇心 和興趣,即是想要真正理解其他人所作的事, 探討事物的前因後果。第三是鍥而不捨,因為 思想過程中會遇到種種障礙,即使有強烈的好 奇心及興趣,還需要極強的鬥志才能克服困 難,突破思想的桎梏。…… 第六十一屆大會 2 5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