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五年秋‧冬

有限公司、引進四大外資賓館等,不勝枚 舉。 一九八五年,汪道涵先生任期屆滿,一 九八六年改任上海市政府顧問,國務院上海 經濟區規劃辦公室主任。一九八七年起擔任 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汪先生秉承我國傳統 「國家興夭,匹夫有責」的信念,隨時關心國 是,勤勉進取,篤行不倦,自強不息,在此 期間,敘與各界人士交流,與台商及外商接 觸,故視野開闊,廣思博聽。一九九一年海 峽兩岸協會在北京成立,汪先生因德高望 重,見多識廣,乃順理成章獲選為會長。 汪道涵先生出任海協會會長期間,成績 卓著,有目共睹,其中尤以「九二共識」、 「九三會談」最膾炙人口。汪老思想開明,見 解出眾,他在題為「東亞 文明與世界潮流」的講辭 中,以儒家《中庸》之言, 闡明現代化的起點與大成 所在,並以儒家「為萬世 開太平」的信念,以及「天 人合一」的道理,提出所 有人類文明應「平等對話,尋求互補和互利」 的主張。基於這種和平互惠的基調,一九九 三年四月二十九日,汪道涵先生與台灣海基 會董事長辜振甫先生於新加坡舉行會談,並 簽署四項協定,致力推動兩岸經濟。當時的 會談,明確定位為「民間性、經濟性、事務 性、功能性」,如實反映出海峽兩岸同胞共 有「接觸商談、共同合作、發展經濟、振興 中華的願望」。 汪先生最近表示,「兩岸同胞都是中國 人,血脈相連,骨肉相通,沒有化解不了的 恩怨,沒有抛不開的成見」。這一番真知侃 見,充分表現出汪老襟期高曠、憂國憂民的 情懷。多年來,汪老為推動兩岸合作、促進 兩岸和平而不辭勞苦,盡心盡力。一九九八 年,繼九三年汪辜會談之後,辜振甫率海基 會參訪團訪滬;二零零五年,國民黨主席連 戰博士及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生先後率團拜 訪汪老。這連串事實,一再反映出汪老在推 動兩岸關係的過程中舉足輕重、不可或缺的 地位。 汪先生博聞強識,綜覽群書,勤學累 載,手不釋卷,生平以「逛書店」為最大嗜 好,曾謂:「讀書就是生活」,故公餘仍以閱 讀為樂,案頭床畔,堆書如山,迄今藏書逾 十萬冊。汪老涉獵極廣,從經史子集到文學 名著,從天文地理到財經科技,無所不讀, 且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如今雖年逾九十, 然松柏之姿,經霜猶茂,不但才思敏捷,且 極富創意。這位幕僚及子女眼中「律己嚴、 待人寬」的好上司、好父親,儒雅清廉,常 謂處世應「事情自己做好,歷史留給別人」, 其謙謙君子之風,堪稱典範。 汪道涵先生為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同 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著名學府的客座教 授,一九八五年獲美國塔夫茨大學授予公共 管理學榮譽博士銜,二零零二年則獲香港大 學授予榮譽法學博士銜。 汪先生為傑出政治家及知名學者,出任 上海市市長及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期間, 對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及增進兩岸人民福祉與 相互了解,貢獻良多。多年來汪先生鼎力支 持香港中文大學發展,並悉心協助大學與上 海市各院校及其他內地院校加強學術聯繫, 有鑒及此,本人謹恭請監督閣下頒授榮譽法 學博士銜予汪道涵先生。 此讚辭由金聖華教授撰寫 (汪道涵先生因個人原因未克出席大會。二 零零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汪先生在上海逝 世。) 他在題為「東亞文明與世界潮流」的講辭中,以儒家《中庸》之 言,闡明現代化的起點與大成所在,並以儒家「為萬世開太平」 的信念,以及「天人合一」的道理,提出所有人類文明應「平等 對話,尋求互補和互利」的主張。 第六十二屆大會 3 5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