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六年秋‧冬
地球信息與地球科學 23 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例如:生態災 害與生態恢復) 運輸與城市環境問題(例如:城市群的 協調發展) 研究所已獲大學撥款聘請了兩名教授,一 位是張淵智教授,來自芬蘭赫爾辛基科技 大學,專長於固態地球及海岸環境;另一 位是趙朗生教授,來自美國喬治梅森大學 及美國太空總署( NASA ),專長於大氣 及海洋學。 致力解決世界環境問題 除了天然災害及城市化問題外,遙感技術 有助政府及其他機構去了解、監測及解決 全球最迫切的問題,如污染、能源及糧 食。舉例說,研究所使用紅外線和微波遙 感監測珠江三角洲的水質;監測南中國海 的紅潮和漏油情況,以及識別風場和可作 為再生能源的生物量。據二零零五年發表 的官方數字,中國是以稻米為主要食糧的 國家,有人口十三億。研究所協助中央政 府收集關於供水及土質的數據,以改善稻 米生長的質量,及估計產量。研究所亦為 中國的精準農業作出了貢獻。精準農業是 按泥土和穀物制定準確的管理方法,以配 合不同田地的農業,採用的是遙感、地理 信息系統和衛星定向系統這三種技術。這 些數據有助政府和農民識別穀物種類和確 定不良的情況。 總結 研究所成立不久,所以初步的投資至為關 鍵。林琿教授總結說︰「我們需要傑出的 科學家和老師,以培養優秀的學生和發展 卓越的研究項目。我們踏出的第一步必須 正確。移民到其他星球目前仍是不可行 的。我們最好還是更加努力地認識和保 護地球這個藍色的行星。」 《地球信息與地球科學》網上版請閱覽 www.cuhk.edu.hk/v6/b5/cuhk/strategicplan/ fivemajor_ges.html • • 教育 研究所若資源可以負擔時,亦有計劃為本 地和國際學生籌辦研究院課程,並為本科 生開設通識教育課程。林琿教授說︰「地 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地震、颱風和地球 暖化等問題影響所有的人,如果不借助先 進的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有時我們根本 不會察覺到那些影響深遠的全球變化。如 果北極及南極的冰繼續融解,海洋水位會 升高一米,香港可能會變成下一個新奧爾 良。中大是研究型的綜合大學,我們的學 生甚至教授應該對於包括地球科學在內的 科學概念有更為全面的認識。地球信息與 地球科學應該成為我們的基礎課程,為諸 如能源與資源合理開發、環境模擬、城市 與區域規劃、災難分析與管理等研究,以 及其他有關的研究,提供一個堅固的科學 基礎。不論修讀的是工程、科學、商業或 人文學科,中大學生需要對我們的地球有 較深入的認識。譬如說,商科學生必須知 道資源和天災風險在哪裡,才能作出明智 的投資決定。地球信息與地球科學幫助學 生作全球性的思考。」 林教授說,為了實現開辦研究院課程的計 劃,研究所需要至少五名專長於以下一至 多項領域的新教授︰ 固態地球(例如︰地震與海嘯) 大氣科學(例如︰颱風與暴雨) 海洋學(例如:洋流與內波) 再生能源(例如:地熱與風場) • • • • 圖片: ESA/ENVISAT satellite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