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一零年第二期
26 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一零年第二期 獲 委任為香港中文大學第七任校 長,我感到無比榮幸又感到兢 兢業業。創辦這所大學的,是一 群以弘揚中國文化與思想為己任的學者, 他們以無比的熱情教育年輕人成為成熟 和負責任的成人。這些前輩先賢指出,要令 我們的國家和世界變得更進步更美好,科 學與技術固然重要,但人文學科也不可或 缺。他們憑着這些信念,在六十多年前為這 所大學奠下穩固的根基。 中文大學在歷任校長的英明領導下,成為 亞洲頂尖的研究型綜合大學。我們引以為 傲的雙語雙文化傳統、融會東西文化的深 厚人文主義精神、堅定推行的通識和全人 教育,以及藉着書院提供的獨特生活教育 和關顧,在過去近半個世紀令我們屹立於 世界一流學府之林。但是,我們今天面對前 所未有的挑戰。 全球的大學教育正在急遽改變。世界各國 埋首於追逐經濟發展;推動學者做研究的是 資源,而非對知識的好奇;大學重視排名,而 忽略培育年輕的靈魂的使命;教師的回報主 要取決於他們的「生產力」,而非學養,凡此 種種,都令危機悄然出現。如果這個趨勢持 續,世界各國就只會製造出汲汲於利的成品 和個人,而不是有主見、尊重見解不同於己 者、能洞察別人的需要,以及有悲天憫人心 腸的負責任公民。同時,想像力和創造力、 科學研究的人文內涵,以及慎思明辨的能力 將逐漸喪失。教育的價值也會湮沒。 奧爾科特說過:「教育是把思想從靈魂解 放出來,與外界事物聯繫,並返觀自省,從 而洞察其真實和形態。」當國家高談經濟 發展之際,大家不要忘記在世界上最富裕 的國家仍然有飢民和病人;當全世界的目光 都放在發展科學、生產食物和延長壽命之 時,請牢記「西方最大的疾病不是肺癆或 者痲瘋,而是愛的貧瘠」(德蘭修女)。在中 大這所綜合大學,科技與人文齊頭並進, 符合世界的需要。我們將繼續捍衞人文價 值、培養學生敏於體察別人的需要和苦難, 以及教導他們欣賞藝術和音樂。 泰戈爾提醒我們,「單單獲得知識和挪取 他人的意念,是無法令心靈得到真正的自 由;心靈的真正自由,乃源於形成自己的判 斷標準,萌生自己的想法。」蘇格拉底說: 沈祖堯教授講辭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