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一三年第一期
6 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一三年第一期 索水源於大山…… 這裏是最細小的一流 很清,很淺,很活潑與愛唱歌 鄭愁予:《島谷》 枯 水期的麻沿河,像鄭愁予詩中所說, 是很清很淺的細流。可是到了夏季汛 期,細流隨時變成洶湧的洪水。這條麻沿河 流經的黨政村,村民渡河就靠用幾根木頭搭 成的簡陋木橋。每年雨季來臨,橋就會被翻騰 的河水沖掉。 一群來自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和賽馬會公共衞生及 基層醫療學院的師生和校友,由建築學院 吳恩融 教授帶 領,在2013年4月28日由香港出發,會合北京大學、西安 交通大學、史丹福大學及牛津大學的義工,一行約六十人 在4月30日至5月7日陸續到達離香港一千六百公里遠的 黨政村,為村民修橋。一千六百公里是甚麼樣的概念?那 是經過兩個半小時的飛機到西安,再坐五六個小時旅遊 巴士到甘肅省天水市,然後再坐近三個小時小型巴士才 抵達目的地。 告別城市的喧囂 在4月30日早上,五所大學師生組成的團隊乘小型巴士從 天水出發,城市的高樓大廈慢慢變成低矮的土坯房。大 地漸漸變得只由幾種顏色組成:土磚的泥黃、屋頂瓦片的 黛黑,春季樹木的新綠,偶爾有油菜花的鵝黃作點綴。車 子離開柏油公路,轉入顛簸的碎石路,經過近三小時,終 於在中午時分到達目的地黨政村。 無止橋團隊放下行囊吃過午餐後,馬上開始施工。為代替 原來的獨木橋,吳恩融教授設計了一條長約三十米,寬一 米的網箱橋,即以填入石塊的網箱作為橋墩。所以第一項 工作是製作網箱。 看過吳教授的示範後,各施工組就動手,半天時間已完成 多個網箱,抬到河床,大家再排成人鏈接力搬運石頭,放 入網箱堆疊充填,形成橋墩。 往後幾天時晴時雨,一會兒戴遮陽帽一會兒披雨衣的義 工,在這一星期頂着烈日冒着風雨,合力搬石頭、抬鋼樑、 組裝橋板、上欄杆,按部就班,橋也日漸成形。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