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一三年第二期

他推許中心為「東西方的橋樑」,認為所藏的中英 文及其他外語的中國研究素材甚為豐富,在政治、 歷史和經濟方面尤其突出。 3 陳韜文 (右)教授現為中國研究服務中心主任,他 說中心自從歸入中大後,東西方學術交流增加了。大 學一方面邀請大陸學者到此從事研究,另一方面西 方學者又絡繹不絕,他們視香港為北上前的理想中 途站,而中心的資料庫搜羅的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 的第一手資料和參考刊物,都是獨一無二,涵蓋全 面。不論是本港、內地或是西方學者,都熱愛參加 中心的活動,例如遠足、午餐會、國際研究生當代中 國研討班,以及中國研究方法學研習營等。一些在 這裏逗留得較久的學人,形成了有實無名的研究小 組,為全世界對中國研究感興趣的學者提供支援和 聯繫。「有些交流已不只純公事,還建立了私誼。」 陳教授說︰「研究中國電影的 駱思典 是我們的常 客,這裏每個人他都認識。《紅太陽是怎樣升起來 的?》的作家 高華 更說這裏是他的學術家園。」 除了文本資料,中心還售賣中國當代紀錄片的光碟, 並開設中國發展指標資料庫,這是供觀察中國地方 發展動態用的地理資訊系統電子資料庫。 中心的其中一項優勢,是它自由開放的學術討論氛 圍。中心的諮詢委員成員包括來自五大洲的學者, 由傅高義教授擔任主席。委員會的職能是確保中心 的大門永遠向海外學者敞開。不同文化背景的研究 人員在此互相砥礪,營造出一種以比較視野觀照事 物的文化,這也是中心為大學國際化所貢獻的一點。 「海外學者是帶着比較的眼光到來,我們希望中國 學者也一樣—至少我們想培養這種態度。除了從 事東方和西方的研究,我們也想有更多東西方比較 的研究。」陳教授說。 ___________________ 1 Vogel, Ezra F. (Jan., 2005) “Foreword: The First Forty Years of the Universities Service Centre for China Studies,” The China Journal : No. 53, Celebrating the Universities Service Centre for China Studies, pp. 1–7,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on behalf of the College of Asia and the Pacific 2 潘鳴嘯(歐陽因譯),( 2009 )〈前言〉,《失落的一代: 中國的上山下鄉運動.一九六八至一九八零》,頁 xx–xxi , 中文大學出版社 3 Alford, Duncan (2006) “A Bridge Between East and West: The Universities Service Centre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gal Information : Vol. 34: Iss. 3, Article 10 無國界學習 21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