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一三年第二期

鄧慧蘭教授獲頒香港人道年獎 35 以 實踐手語口語雙語教學、聾健共融教育為己 任的中大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主任 鄧慧蘭 教授,於5月下旬獲香港紅十字會與香港電台頒授 2013年香港人道年獎,表揚她協助聾人締造幸福 生活,充分體現人道精神。 鄧教授說︰「我希望透過人道年獎這個平台,能夠 讓更多社會人士明白,語言,無論手語或口語,都會 影響聾人的個人發展和其自身價值。」 鄧慧蘭教授於1990年代開始從語言學角度研究香 港手語及聾童學習手語和口語的情況。社會人士普 遍對手語存有誤解,例如以為手語不能表達複雜 思想,且會降低聾人的語文能力。但她發現其實手 語、口語和書面語的發展是互有關連,更相輔相成 的,手語學得好,有助口語和書面語的發展,而且透 過語言學分析法,已證明手語同樣有完備的語法及 結構,是人類傳意的成熟工具,只是跟口語和書面 語表現形式不同。 公眾誤解令手語教育受不到重視,影響聾人在教育 和就業的平等機會。鄧教授決心改善香港聾人教 育模式,增加聾學生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的機 會。她期望除了純口語的教育模式以外,也能為聾 生提供以手語和口語為本的手語雙語教育方案。  得到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贊助,鄧教授於 2006年起於一所幼稚園和一所小學開展主流學校 的手語口語共融教育計劃。兩校每級各有一班加入 約六名聾學生,由一名健聽老師和一名聾老師共同 備課,以口語和手語執教。鄧教授說「聾孩子可學 到手語,協助他們學習和吸收知識,也學到口語,能 夠與人溝通;健聽孩子則會學懂手語和關愛。」根 據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的調查,參加共融計劃的聾 學生在中英數三科的合格率達百分之八十至九十, 比在主流學校就讀而沒有學手語的聾學生約高出百 分之三十。 該計劃於今年9月延至中學,並已獲聯合國教科文 組織國際教育局列入傑出融合教育例子資料庫,為 海灣阿拉伯國家的政府决策者、學校、老師和持份 者提供國際上成功的融合教育例子。衞生署兒童體 能智力測驗中心在過去一年,亦開始把這計劃介紹 予聾童的家長,特別是那些已確定幼兒有聽覺障礙 的,希望能盡早幫助孩子並行發展口語和手語,不 會錯過語言發展的關鍵期。 攝影:Cheung Wai-l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