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letin Offprints (I) Printed with No. 1, 2013
十 月十六日 業生致詞 指出:我國人 「 畢業 」 两字, 在文字 其直接 涵義爲 「 某 一 學科之終結 」 。 但事實上 ,並非 如此。反之 ,却只是 一 生對某一 種知識或經 鬥的開始 李校 長引述他剛獲得大學博士學位 說學問 之道,渺無涯際,越探求越覺所學 餐前簡短致詞中,他面對 三百來賓及畢業 ,贊揚 三學院各 系教導畢業生的功勞稱: 「 大學現雖向畢 業諸君頒授舉位 ,但其成就應歸功於三學院及 員 。 」 校長致詞完畢後,會同各來賓舉杯向畢業生祝 賀將 來成功。 畢業生代表劉煥英君及余婉慧君分別以中文及英文 致答詞, 他們 一 致感謝母校對他們的訓誨。余婉慧希 望 大學當局能對地方性教育與國際教育一起培養,並 希望組織大學學生會與立即成立大學校友會 。 第一次畢 業宴會,在愉快和興奮的氣氛中 , 於深夜 十 時三十五分方告結束。 大學正式爲 聯邦大學協會會員 〔 第 一 卷第五期,一九六四年十一 月 〕 英聯邦大學協會最近於其報吿中正式宣佈,中 文 大學成爲該會會員,李卓敏校長被選爲四位英國 以外聯邦大學及學院代表之 一 ,以後該協會大會會 議將由倫 敦大學菲臘士敎授代李博士出席。 本 年中該協會計 有 一 百 三 十 九 名 中 大 學 者佔 一百二十六名,大學學院 ( 副會員 ) 九名 , 及其他高等敎育機構 〔 附加會員 〕 四 名 。 中文 〔 第 一 卷第 六 期 ,一 〕 中文大學校長就職之 文曰 「 中文大學校長之印 」 。該章係用廣泗銅製成, 重三 磅半, 寬長各二吋又八分之 一 。銅鈕作鳳鳥形 , 高度連鈕共四吋又八分之五。印文 畲院兼任講師趙鶴琴所刻。其邊跋三面 正 面 以 隸 書刻 「 中文大學校長之印 」 八字 左 面 以 金 文 刻 校 訓 「 博 文 約 禮 」 四 字 右 面 作 龍 乘雲圖並刻 「 甲辰秋琴作 」 五字 印盒係以紅木製成, 內以紅錦作墊, 盒頂亦以金文 刻 「 博文約禮 」 四字,盒外正面以隸書刻 「 中文大學 校長之 印 」 八字 , 用資保存 。印盒長寬各五吋, 商七 吋,重二 磅半 。故印盒及印全重共六磅云 0 學 生 人 〔 第 一 卷第六期, 〕 一 九六四年十月底 爲 | 千六百八十八人, 計 一 千零四十 一 人 , 女生 爲六百四十七人 0 三學院學生各爲:崇基六 人 , 新亞五百七十五人, 聯合 上項數字, 並未包括新亞書院硏 生在內。 〔 各學年及各學科學生人數分佈圖表請 英文版 〕 〔 第一卷第一期,一九六四年六月 〕 大學校刊是希望把大學和三院的教職 員在職務上和感情上聯系起來;藉着 它 ,他們能夠互相認識 ,互相了解,進 而互相合作。同時也可向關心大學發展 | 後 | 的人士報吿校內情形和動態。這校刊並 不是學術性的刊物, 而是純粹報導性的 話 刊 物 。 校刊的出版事宜, 統由大舉出版委員 會籌劃。委員會的主席兼秘軎是大學校 務處助理校務主任黃錫照先生。委員兼顧問是芮陶庵 博士, 蘇明璇先生和楊乃舜先生。三校通訊員由方信 侯先生 〔 崇基 〕 , 余允文先生 〔 新亞 〕 和劉祖儒先生 〔 聯合 〕 慨允担任。大學校務處助理校務主任梁敬釗 博士及新亞睿院和飛先生協助最後稿件的校對工作 。 我們 一 併在此致謝。 校刊於毎月十五日截稿, 並於月初出版。本月第一 期校刊因稿件太擠, 人物介紹及其他各欄都只好改排 在下 一 期上。 最後, 我們知道辦好一 個刊物絕不容易, 何況專以 中英文合用介紹 一 所大學人與事的刊物, 還是 一 個新 嘗試 。所以我們歡迎讀者和愛好本刊的人士, 經常賜 予寶貴的意見 , 不吝加以批評和指導。我們當會儘量 採納各位的建議 , 制定出版的方針, 以使本刊的内容 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 編 者 六 月 十 五 日 編後話 ( 一 卷第 一 期 - 一 九六四年六月 學 希 員在職務上和感情上聯系起來 ;藉着 它 , 他們能夠互相認識,互相了解,進 而互相合作。同時也可向關心大學發展 的人士報告校內情形 動態。這校 並 不是學術性的刊物, 而是純粹報導性的 刊物 。 校刊的出版事宜, 統由大學出版委員 籌 席 書 助理 顧 陶庵 蘇 合 怛 書 件 對 作 併 月 稿 第一 他各欄 在 一 期上。 後 我 好 一 個刊物絕不容易, 何況專以 合 一 所大學人與事的刊物, 還是一個新 歡 意見 加 評和指 出 , 內 8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