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概況2009–10

第 一 部 第一部 • 概述 權共有一百八十二項。在這些專利當中,四成半已授權工商界使用,比例較大學 一般的平均授權比率(百分之三十)為高。 財政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資助是大學經費的主要來源,佔總收入百分之五十六, 其次為學費及課程收入,約百分之二十一。大學及其成員書院均擁有專用基 金並接受各界捐贈,以作獎學金或研究經費等用途。大學的經費總收入約 五十六億港元。 大學與香港特區政府之間的磋商,經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處理。該委員 會因應大學財政上的需要,向政府提供建議。 校園建設 香港中文大學位於新界沙田市中心以北,東眺沙田海,北瞰吐露港,面積約 一百三十四公頃。校園地勢由海拔四點四至一百四十米不等,原為多石之山丘, 六十年代起陸續闢成多個平台,供大學本部及成員書院興建校舍和教職員宿 舍之用。 大學本部的建築遍布校園中部,崇基學院位處山麓,新亞書院及聯合書院 聳立山巔,逸夫書院則位於校園西北隅。昔日為荒蕪山丘之大學校園,迄今已 建有大小建築物逾一百五十幢。 校園本部之主要建築物集中於林蔭大道及其西部大學廣場一帶。其中包括 大學行政樓、大學圖書館、田家炳樓(圖書館新翼)、中國文化研究所與文物館、 兆龍樓(教務處和入學及學生資助處辦公室)、碧秋樓(資訊科技服務處)、潤 昌堂(課室)、邵逸夫堂(大學禮堂及表演廳)、邵逸夫夫人樓(理學系)、何 善衡工程學大樓、蒙民偉工程學大樓(工程學系)、教研樓一座(數學科學研究 所)、科學館、科學實驗室專門大樓、李卓敏基本醫學大樓及蒙民偉樓(理工科 學系)。 分布於其他地區之校園本部建築物,包括南面的范克廉樓及富爾敦樓(師 生文娛活動中心附連游泳池)、西面的西部教學大樓(法律學院及教學設施)、 李達三樓、馮景禧樓及梁銶琚樓(文科及商科之教學樓)。東面除大學保健醫 療中心及位於何東夫人堂的學術交流處及學術交流處(國內事務),尚有雅禮 賓館及昆棟樓等賓館房舍設備。由坐落正門不遠的保安交通中心北上,沿山坡 而下是十數幢教職員宿舍、研究生宿舍及國際生舍堂。 從校園本部向海灣下行有五旬節會樓(崇基學院的學生宿舍)、營修樓、大 學體育中心、汾陽體育館、賽馬會研究生宿舍,以及濱海之李福善樓(李福善海 洋科學研究中心)及生物科技研究所。大學站附近的建築物有上海總會科研技 術中心、方樹泉樓及方潤華堂(雅禮中國語文研習所)、何添樓(教育學院)、利 黃瑤璧樓(綜合教學樓)、利希慎音樂廳(大學禮堂及表演廳)、崇基學院行政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