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通訊第2期
訊 通 大 中 一九七七年因天雨改在崇基禮拜堂行畢業典禮 一九七八年起林蔭大道成爲「全天候」典禮場所 公關組迅即安排汽車環校廣播,通知 大家典禮已更改地點,另一方面又趕 到禮拜堂編排座位與及部署其他細 節;建築處負責拆卸大道上的一切儀 器、電視、音響,再運到禮拜堂重新 裝置;而總務處事務組(即現在的商 務組)則專責搬運一切雜物如枱椅和 食物。工作人員和搬運貨車不斷穿梭 於校園,再加上在雨中倉忙趕到的學 生、家長及來賓,一時間像天下大亂。 當時的總務主任楊其賜先生透露,那 時秩序之亂,校園之擠擁,實在前所 未見。港督麥理浩爵士的座駕車進入 校園後也曾受阻,要煩保安人員開路 ,才可順利前進,到達會場。 據策劃典禮主要負責人兪靄敏女 士表示,早在籌備七六年的典禮時, 他們已想到下雨的問題,亦擬定好下 雨時的應變計劃。不過,七七年那次 時間實在太緊迫,而且大家又沒有類 似經驗,無疑是有點混亂,但不管怎 樣,典禮還是能夠按時擧行。當然, 因爲禮拜堂座位有限,畢業生要擠擁 而坐,原來只能坐八人的長櫈,最少 要擠上十人;而家長及來賓更要搬到 禮拜堂附近的崇基敎職員飯堂就座, 透過閉路電視觀看典禮的進行。不過 最辛苦的,應該是皇家警察樂隊。這 支二十多人的樂隊,被迫擠在禮拜堂 一間小室內,每當奏起音樂時,那些 鼓和大、小喇叭等等樂器的聲響震耳 欲聾,難爲他們要「自作自受」,直 至典禮結束。令人又好氣又好笑的, 是曲終人散之際,天竟又轉晴了。 一場大雨,導致許多人不便,可 是當日並沒有任何人投訴,據兪靄敏 女士表示,事後還有人寫信給大學, 讚揚工作人員在雨中的合作精神、應 變能力和高效率。一說又云兪女士經 此一役,操勞過度,病了一場。 値得一提的,是現在頒授學位典 禮時所用大帳篷的由來。吸取了兩年 在校內擧行典禮的經驗,有關方面決 定設置一些帳篷,用以遮撞太陽。因 爲雖是十一、二月的日子,在太陽下 個多小時,可也眞不好受,加上禮台 面對西方,給午後的陽光曬個正着, 有個帳篷遮檔,主禮人士沒有那麼 辛苦。當然,遇有小雨,帳篷也可緩急 ,來賓和學生不致於要立刻撤離。 經過結構工程師研究有關的風 力、鋼纜等問題後,大學聘請外面的 公司設計,一共花費十萬元,用帆布 造了八張大帳篷,每張長五十四呎, 闊二十六呎,於七八年的頒授學位典 禮首次應用。其後,學生人數不斷增 加,帳篷的數目也隨著增多,八九年 的畢業禮便用上了十四張。現在,有 了邵逸夫堂及這些帳篷,頒授學位典 禮已是無懼風雨了。 9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