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通訊第19期

中大通訳- 一九九一年六月 「死信」 「死信」,就是無法投遞的信。據收發室余運星 先生說,大學平均每天收到的「死信」數以百 i 十,絶 大部分為校外來信。成為「死信」,原因不外是字體 濱草,無法辨認;收信人已離職;無收信人姓名’或 地址不詳。此外,亦有一類「死信」,是以大學信封 寄出~,但没有具體回郵地址之信件,因無法送逹收件 人而退回大學。 如 何 處 理 「 死 信 」 碰到只有姓名而無地址的信,收發室的同事會先 憑記憶找尋收信人,如果没有印象,便在教職員名單 中查找;再没有的話,便送往人事組作最後努力,或 依個別情況把信釘在收發室報告板上待領。假如没 有人認領’便退回郵局。 校內傳遞甚少有「死信」,碰上此類信件,收 發室人員會拿到商務組辦公室,在該處有關人員監 察下拆閲信件,以便將之送逹目的地或退還發信人。 如何方便郵遞 中央收發室人手有限,但信件日多,故用家之 合作非常重要。余先生希望寄信者盡量在外寄郵件 上附上回郵地址,以便無法投遞時退歸原主。各部 門寄包裹時,更請注意郵例,例如重量規限、包扎 方式等,以免被郵政局退回而費時失事。 來之不易 ——郵政服務在中大 從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下午二時許,都有一 輛紅色的流動郵車験進校園,停在大學圖書館側; 二時五十分起,便為大學同人服務。個半小時以後 ,車子便帶箸盛滿信件的郵袋離開校園。 不知不覺間,到下月初,這所「流動郵局 J 進 出中大校園已整整+三個年頭了。回想起來,大學 不知盡了多少努力,才爭取到郵政服務進入校園。 自從主要行政部卩g從旺角遷進校園後,校方已 預料到,大學的擴展,必需輔以便捷的郵政服務, 遂致函郵政署,請求於大學設立一 F/fft 局。惟郵政 署認為大學的人口不多,仍未有此需要。 不過,校方並没有放棄努力,仍然不斷致函郵 政署,力陳事實,證明大學殷切需要一所郵局。經 過多番商討,直至一九七八年,郵政署終於答允派 流動郵車到中大。 流動郵車於 t 八年 t 月三日首次開進中大,但 其服務範圍包括西貢半島及大埔道一帶,因此只在 星期一、三、五下午在中大停留半小時。不過,流 動郵車所提供的服務,除收集普通郵件外,尚包括售 賣郵柬、處理掛號信及包裹、售賣及党現英國郵政 匯票,以及接受及支付匯票,與其他郵局提供的服務 没有分別,因此對大學郵政服務的需求纤緩不少 0 然而,大學擴展迅速,每星期短短九十分鐘的 郵政服務,已不能滿足與日俱增的需要。大學於是 又一次去信郵政署’重提設立郵局一事。結果要求 還是被拒絶了,不過郵政署卻答應自八二年起,增 加流動郵車在中大的服務時間,從每週三天增至五 天,而每天之服務時間則增至一小時半。 一九八八年,大學興建富爾敦樓。校方想到該 樓落成後, i t f 出部分空間作郵局之用,於是又向 郵政署重提舊事。無奈,郵政署認為:一所郵局所 需面積至少一千平方呢,而大學只能提供一百五十 平方吸,相距頗遠;況且大學人口數目尚未符合設 立一所郵局的要求。 大學爭取設立郵局的努力仍未成功,或許,再等 一些日子吧。相信終有一天我們會有一所郵局的0 8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