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通訊第27期

中大通訊 一九九二年二月 音樂資料館 中國音樂資料館 穿過崇基學院的牌樓,沿斜坡 而下,首先是經過一棟兩層高的小 樓房。房子的外貌具有崇基傳統建 築的特色,外牆以麻石裝飾,與附 近自然環境相襯。簡樸的大門,橫 掛著一塊深褐色的牌匾,上刻「中 國音樂資料館」。 成立 中國音樂資料館的誕生,當由 中樂課程之設立說起。音樂系初期 只提供西樂課程。其時系內一位熱 愛中國音樂的講師 Dr. Dale A. Craig 覺得,香港社會以華人為主, 同時又是中西文化兼容的地方,音 樂系也應中西樂兼顧,遂大力提倡 增設中樂課程。中樂課程設立後, 輔助教學之有關文獻、樂譜及音響 資料逐漸累積。及後,蒙亞洲基督 教高等教育協進會贊助基金,又獲 香港電台及商業電台捐贈大量珍貴 的七十八轉唱片,促成中國音樂資 料館於一九七二年之成立。 逐步擴展 資料館識屬音樂系,首任館長 由當時教授中樂的張世彬先生兼任。 館藏資料包括樂器、樂譜、書籍、 期刊、文獻、錄音帶、錄影帶、唱 片、微型膠卷等。 資料館的發展大致可分兩個階 段。在張世彬先生及陳蕾士先生任 館長期間,資料館的工作純粹是收 集及整理文獻資料。至呂炳川博士 出任館長時,館藏資料已有一定基 礎,資料館除繼續蒐集資料外,更 積極開展其他活動,如舉辦研討會 等,以擴大其在音樂界之影響,提 昇國際地位。 廣爲國際音樂學術界認識 拜時勢所賜,中國音樂資料館 成立不久,即為國際音樂學術界所 認識。八十年代以前,國內奉行不 開放政策,音樂界亦不例外,國外人 士極難取得有關的資料。而香港在 不同的政冶制度之下,言論自由,成 為蒐集中國音樂資料的絶佳地點。 資料館更成為學術機構之中,有系 統地搜集資料,並從跨學科的角度 研究中國音樂之先導。 多年的努力,使資料館在中國 音樂學術界中的地位日趨重要;就 連不久前來訪的北京音樂研究所所 長喬建中教授,也讚嘆該館的收藏, 尤其在華南地方音樂特別是粤劇方 面,國內亦有所不及。 八十年代,國內對外開放,雖 然外間已較易獲得中樂資料,但因 國內機構學術研究停頓多年,在收 集資料的角度和方法上,與國外有 所脫節資料館正好扮演橋樑角色, 協助國內外的文化交流,其重要性 未減。 設立硏究會 音樂系從事國樂研究之教師, 推動學術工作,不遺餘力。他們於 八八年成立香港民族音樂研究會, 以更深入和廣泛地開展學術活動。 是年底舉行的中國音樂國際研討會 ,集中、港、台、美著名學者於一 堂,會上宣讀論文三十篇,就是中國 音樂資料館與香港民族音樂研究會 合辦的一次頗具規模的學術活動, 效果良佳。 此外,研究會成立後,為發展日 後的工作,曾舉辦籌款音樂會,演 奏京劇、粤曲、上海越曲、福建南 音等各種傳統音樂,社會反應熱烈。 4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