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通訊第30期

—九九二年五月 中大通訊 梁强先生 大學圖書館系統(崇基學院圖書 館)辦公室助理 「我的堂兄梁勝(崇基學院院務 室校役)早已獲第一屆的長期服務獎, 如今終於輪到我了。 以前我是在港島區從事裝修工作 ,專門鋪砌地板,而且收入很不錯; 不料卻碰上暴動,開工變得不穩定,收 入頓減。我的堂兄了解到我的境況, 便勸我不若另找一份較穩定的工作。 剛好崇基圖書館需添人手,在他引薦 下,我便來到中大。 我原打算先在中大工作,待到暴 動平息,便重操故業。但堂兄卻常常 苦口婆心,勸我留下來,最後,我亦 聽從他的意見。同時,為了上下班方 便,我特地從石硤尾搬到沙田居住, 因為當時的火車經常誤點,到了節日 更是混亂一片。我的一位同事就是在 重陽節上班時,誤排往拜山之火車線 隊伍,折騰了大半天,回到圖書館, 已是下午四時多,也快下班了。 現在再想想,覺得當時選擇留下 來,不失為一個好決定。在外工作, 或許會獲得較多金錢,但這裡的種種 條件與環境,別的地方可不一定有。 像是堂兄跟我,便先後獲分配宿舍, 而且是樓上樓下,甚是方便。此外, 同事之間,不論職級高低,都是和藹 可親,上級亦多體諒下屬。舉例說, 七一年搬圖書館,忙了幾天,大家都 累透了,我們說笑地要求館長沈太(沈 羅素琴女士)給放假休息一天。没想 到沈太果真替我們寫信向雷恩副校長 提出要求,而且獲得批准。」 黃兆榮先生 物理系高級技術員 「在新亞書院物理系舉業後,我 便在一所中學任教。没多久,物理系 一位老師找我,說系內正需要一位助 教,想看看我是否有興趣。老實說, 當時我教書的薪水比當助教的要高。 不過,考慮到自己是新亞畢業生,且一 向喜愛校園的文化氣息和環境,也就 不計較薪酬的差別,毅然回到母校。 我熱愛自己的專業,而我的工作 主要是準備實驗所需物品,協助學生 完成實驗。每當他們取得滿意的結果, 我便有一種滿足感。 我亦酷愛古典音樂,由於有技術 的知識,閒來便自己動手裝配音響器 材。大抵是受了我的影響吧,兒子竟 也愛設計及製作一些小玩意。我們曾 經合作創製一部自動餵魚機,用來餵 飼家中的金魚;可惜效果不太理想, 或許日後有時間的話,再加以改良。 可别以為我只愛物理,其實,我 也喜鑽研佛學及打太極拳。對佛學産 生興趣,是因為看到雜誌關於佛學的 介紹,發覺當中隱含無窮道理,遂開 始留意,往後更是『泥足深陷』,努 力鑽硏。愛打太極拳則是因為太極拳 的動作融合了不少中國的傳統哲學思 想,妙趣無窮。所以,我有時會於下 班後,約同大學幾位同好,一起打上 個把小時的太極拳。」 鄭東榮博士 經濟學系高級講師 「一幌已是二十五年,要不是這 個長期服務獎,我也没察覺到有這麼 久了。 想起來,那年本在新加坡教書, 偶然看到中大的招聘廣告,細讀後發 覺條件蠻是吸引,因此便寫信應聘。 我並非在香港長大,對香港認識 不多,自己又不會說廣東話,初到這 裡,曾鬧過不少笑話。幸彪新亞的師 生大多懂國語,上課跟日常交談,基 本上没有困難,使我思鄉之情得以紓 緩,亦未感寂寞。後來,家人都遷來 香港、生活更是惬意。 我個性好靜,說話不多,也不愛參 與行政工作,多年來都是以教學及硏 究為主。儘管有些人覺得光是教書, 頗為單調與沉悶,我卻無此感覺,或 許是性格使然吧。 我的間娛活動,也只是聽聽古典 音樂,或是行山,而行山亦只是與一兩 知己同行,要不便是自己一個人參加 行山團。此外,每年我必利用長假, 到外地旅行,充充電嘛。」 7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