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通訊第41期

中大通訊 一 九 九 三 年 四月 書院生 活 「吐露燈」——中、英詩歌朗誦之夜 — 左 冠 輝 逸夫書院 去年某天,我在某場合和英文系的姜 安道教授閒聊,我提議將書院的一次月會 以詩歌朗誦形式舉行,請他主持,他欣然應 允。我把這次閒聊忘記得一乾二淨之後, 姜教授卻在今年一月的院務委員會會議上, 提出舉辦一次中、英詩歌朗誦會,地點就 在書院新啓用的大講堂。建議一提出,院 務委員會立即贊成。院長一向著重提高書 院的文化生活,當然大力支持。會後,院 長委派了我與姜教授一起負責籌備工作。 第一次工作會議是在姜教授的寓所舉 行的,出席會議的只有兩個人,就是姜教授 和我,其實整個工作小組也就只有我們兩 人。我們擬定了朗誦會的形式和其他細節 ,還決定邀請大學中文系、英文系和音樂 系合辦,又為朗誦會選了「吐露燈」 T O L O L I G H T S 這個名字。籌備期間遇到不少困難 和阻力,幸好問題不大。初時我有點擔心, 中、英文詩相逢,不翻譯時難,要翻譯則 更難。姜教授卻信心十足。詩,原來就是 要去感受的。結果「吐露燈」中、英詩合 璧,非常成功。以籌備時間之短與活動性 質來衡量,朗誦會有六成的入座率,而且 氣氛熱烈,很不錯。據我的粗略統計,來 賓最多的時候有差不多二百人,最少的時 候也有一百五十人。 「吐露燈」的成功,要感謝的人有很 多。沒有中、英文系和音樂系的支持與協 助,朗誦會不可能有這樣的成績。書院的 幾位同事在極短的時間內幫忙把場刊印製 出來,應記一功。校外的文化界朋友也幫 了不少忙。《星島日報》的關夢南兄慨撥 文藝版一角給我作宣傳之用,謹此再致謝 意。我特别要感謝中文系的王晉江博士和 楊鍾基先生,他們向我推薦了張海膨和張 力波兩位同學,這兩位年青詩人的作品實 在精彩,我尤其喜歡張力波的《遊北京大 學被拒》。我也感謝黃維樑博士為我們邀 約了余光中教授。余教授剛巧應聯合書院 的邀請到大學演講,他爽快地答允出席, 也成為「吐露燈」之夜的靈魂。余教授的 出席,在公在私,我都覺得是最有意思的 事。我少年時迷上了他的詩,那時候他是 中年;如今我歩入中年,他是老年了。我 現在還可以隨口背誦幾首他六十年代的詩 。參加「吐露燈」朗誦會的中詩作者裡, 王良和先生和我曾有一面之緣,黃國彬博 士則是初次見面,但神交已久。最可惜的 是香港大學的梁秉鈞博士(也斯)抱恙不 能出席。我最喜歡他的《異鄉的早晨》, 所以代他朗誦了。王良和先生則誦讀了他 的《邊葉》。 「吐露燈」是逸夫書院校園文化生活 的新一歩,也是很有意義的一大歩。有些大 學朋友事後説根本不知道有這麼一回事。 如果他們有興趣的話,那請他們留意下一 次「吐露燈」的閃耀。至於有同事開玩笑 地説,一聽詩歌朗誦就混身疙瘩;那真可 惜,有些人天生對海產敏感,只好不吃魚 蝦蟹了。 新亞顯微外科硏討會 新亞書院上月十三至十四日在誠明 館舉行「顯微外科硏討會」,會上九位講 者分別來自中、港、台、美,俱為知名 華裔顯微外科專家,與會者三十多人。 硏討會探討的問題圍繞斷肢斷指再 植、周圍神經顯微外科、臂叢神經損傷 、游離皮瓣移植、游離肌肉移植、足趾 移植、關節移植及游離骨移植等。出席 者包括本校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梁秉中 教授、港大矯形外科學系周肇平教授、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整復外科陳中偉教 授、上海醫科大學華山醫院手外科顧玉 東教授、北京解放軍總醫院骨科朱盛修 敎授、廣州中山醫院朱家愷教授、台北 長庚醫院韋福全教授,以及美國的蔡智 民教授和許志宏教授。 是次硏討會為新亞書院主辦的「華 裔學者硏討會」系列之一。華裔醫生在 顯微外科的貢獻,在世界上是比較突出 的。今次硏討會的討論成果將於一年內 結集出版。 「華裔學者硏討會」之設立,旨在 促進海內外專家學者的學術交流,除舉 辦特定專題探討外,也會出版硏討專書。 貢獻社會 服務國際 •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講師何文匯博士及社會學系講師鄧龍威博 士,分別獲港督再度委任為人民入境事務審裁處審裁專員, 任期兩年,由一九九三年三月一日起生效。 •兒科學系歐漢文教授獲邀出任中國曁南大學客座教授,由一 九九三年三月六日起生效。 •音樂系高級講師陳永華博士於三月七日在大會堂音樂廳舉行 的第六屆港日聯合慈善音樂會擔任指揮。陳博士亦獲香港傑 出青年協會選為九三至九四年度外務總監,並應邀出任香港 學術評審局評審小組的成員。 •會計學系講師任枝明博士獲香港會計師公會委任為該會公共 事務委員會現屆成員。 •哲學系高級講師艾連遜博士再度獲委出任美國公眾劇院管理 局一九九三至九四年度之董事。 (此欄資料由新間聯絡處供給) 10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