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通訊第43期

中大通訊 一九九三年六月 校園建築設 計 為 配 合 大 學 的 發 展 , 校 園 不 斷 增 建 樓 宇 , 供 敎 學 、 行 政 及 住 宿 之 用 。 這 些 新 建 築 物 , 從 外 型 到 内 部 設 施 都 惹 來 不 少 議 論 , 可 是 它 們 的 誕 生 過 程 , 外 人 卻 知 之 甚 少 。 誰可影響設計? 大學受政府資助,要增建樓宇 ,必須向政府申請。申請撥款的程 序複雜,簡單來說,擬建樓宇的範 疇,草圖與預算先由有關工作小組 釐定與審議,再經大學校董會屬下 的校園計劃及建設委員會通過後, 才提交大學及理工教育資助委員會 (UPGC) 審批。 興建一幢新樓宇,比增設新課 程或學系需時更長;後者快則三、 兩年可落實,而興建新樓,由申請 撥款至落成,最少得花上四、五年 光景。故此,建築處需要預計大學 發展的速度,提早籌建樓宇,以供 課程擴展所需。 在籌劃過程中,建築處需配合 校董會屬下的行政與計劃委員會或 教務會屬下的教務籌劃委員會就課 程發展所提意見,設計或修訂圖則 。又會向擬定之樓宇使用者徵詢意 見,近期的例子如接納工程學院的 要求,建造行人天橋,把工程大樓 和邵逸夫夫人樓,以至科學館連接 起來。 籌劃完畢,整套計劃須經校園 計劃及建設委員會通過。該委員會 由大學校董、書院代表、教職員, 以及專業人士組成。他們從實際需 要、費用、選址、外型設計和內部 設施等因素審核興建計劃,並給予 意見。意 見可大可小’ 由修改圖則(如田家炳 樓及梁銶琚樓)至重新設計(如工 程大樓及崇基第五期重建計劃),以 至否決整個計劃(如范克廉樓加建 升降機井與裝置)。 興建計劃提交並獲 UPGC 認可後, 其設計亦會受政府資源多寡所左右 。若撥款較申請額少,而大學又找 不到捐助,便只好修改設計、裝飾 及配備,以降低建築費用。 整個過程中,建築處雖非校園 建設計劃的最終決定組織,卻一直 擔當重要角色,其創造力和專業意 見對每幢樓宇的建造都有不同程度 的影響。 內部設計 在內部設計方面,建築處非常 重視使用者的意見,除向有關單位 負責人諮詢外,亦有請他們成立小 組,提供建議,俾設計並安排合適 的間隔和配備。以籌建工程大樓為 例,由選址、規劃、設備至外型及 內部設計,從開始便與使用者的小 組代表協商,並共同監管。 可是,許多興建計劃在提交撥 款申請時,還未訂定使用者是誰, 建築處只好按當時獲得的資料設計 樓宇,日後有需要才改裝。像兆龍 樓、馮景禧樓,以至尚未竣工的崇 基第二至第四期重建計劃,在設計 時,甚至興建之始,根本未知將交 給哪個部門或學系使用。即使原先 已決定用途的建築物,後來也會隨 客觀因素的變動而須作出修改。如 梁銶琚樓最初是設計給新聞與傳播 學系用的,結果改供工商管理學院 使用;碧秋樓的攝影棚原先亦是專 為新聞與傳播學系而設的,但該系 仍未使用過,卻改隸從前的教材部 (現併入大學出版社)。 這些改動産生三項弊端:(一) 浪費了用於樓宇最初間隔和設備的 金錢和時間——兆龍樓由落成至今, 已數度更改用途,每次轉變,總或 多或少需要裝修或改裝。(二)樓宇 設計未必完全適宜改裝——要將一 層普通樓宇改作攝影棚便不可能, 因為攝影棚要求較高的樓底。稍輕 微的先天限制,也會令改裝效果不 理想。(三)影響再次撥款申請—— 再以攝影棚為例,旣然已獲撥款設 立了,雖然新聞與傳播學系始終没 有使用過,卻難以向 UPGC 再申請撥 6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