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通訊第47期

中大通訊 一九九三年十月 聯合書院 聯合書院的校徽亦採用圓形設計,內有書院中英文名字 和校訓「明德新民」。圖案則以書和火炬爲主題。聯合書院 並沒有關於校徽設計的文獻,所以得憑各人的想像力去推考 其代表的意義了。 聯合書院校訓「明德新民」亦是出於《大學》,只是宋 代大儒朱熹作《大學章句》引程子之說,將「親民」的 「親」字改爲「新」字。 中文系楊鍾基先生曾於另一刊物解釋聯合校訓,指出朱 熹肯定人本來是具有光明的德性,以及成就偉大人格的可能 性和可塑性的。然而「明德」有時由於私欲的蔽障和環境的 薰習而昏昧不明,只有透過敎育才能光大本來具在的「明 德」,成就偉大的人格。在儒家的理想,偉大人格的成就並 不止於人的修養和一己的通識博知,而在推己及人,自明其 明德之後,進而齊家治國平天下,在投入大我之中成就小 我,「明明德於天下」。這便是「新民」的道理。 逸夫書院 逸夫書院的校徽由中大出版社馬桂鴻先生設計,採用永 恆的盾形,下托以絲帶。該院院長陳佳鼐敎授表示,既名 「逸夫書院」,一定少不了書,於是以書本圖案托起校訓 「修德講學」。 校徽上有大小書本共六冊,不知與書院創辦人邵逸夫爵 士家中排行第六有沒有關係? 至於校訓「修德講學」則由該院籌備委員會選取。 該委員會認爲學問與德行同樣重要,孔子於《論語•述 而》中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 不能改,是吾憂也。」說明如不修德無以居仁由義,不 講學無以溫故知新。能做到修德講學,已接近成爲君 子。 中大通訊 1.本刊逢月中出版,下期截稿日期爲十月廿七日。 2.來函或投稿請寄沙田香港中文大學秘書處出版事務處《中大通訊》編輯部(電話6097297,圖文傳眞6035503)。 3.投稿者須附眞實姓名、地址及聯絡電話,文章則可用筆名發表。中文稿件如無另附英文翻譯者,只在中文版刊登, 恕不代譯。 4.本刊編輯有權刪改及決定是否刊登來稿,不欲稿件被刪者請預先聲明。 5.本刊內容未經編者書面准許,不得轉載。 6.本刊每期發行二千四百份,免費供校內敎職員索閱,部分郵寄本地敎育機構及與大學有關人士。私人索閱,請致函 本刊查詢。 歡 迎 投 稿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事務處出版 編輯:梁其汝 助理編輯:蔡世彬 陳偉珠 製作:黎寶翠 12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