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通訊第49期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 中 大 通訊 義,若再以其他中國方言讀出該名的粵語譯音,音節與原文 相差更遠。終於放棄。 與文化背景及辦學宗旨有關的建議 依文化背景及辦學宗旨命名的建議有同文大學、明漢大 學、明德大學、三一大學、文華 ( 或英華、華英、中英)大 學、港立中文大學、香港聯合中文大學、香港華聯大學和香 港中文大學。 同文大學雖可反映統一漢字的淵源,但部分臨時校董認 爲它未能顯示文化交流的意義,況且易引起聯想,把本校與 日人以前在上海開設的「同文書院」相提並論。 明漢大學意義雖佳,但「明」、「漢」皆爲朝代名稱, 可能引致誤解。「明德」已爲香港大學校訓所採用,新大學 不宜以其校訓作爲校名。「三一」原意是三所成員書院連結 成爲一所大學;但外人會以爲它指基督敎的 ( 聖父、聖子、 聖靈)三位一體,又或是紀念某一政治事件(如「七七(事 變)」)。 文華、英華、華英和中英等名稱較爲一般;港立中文大 學則難以找到合適的英文名稱。至於香港聯合中文大學和香 港華聯大學,又似乎側重了聯合書院。 臨時校董會終於決定,還是香港中文大學此一命名最爲 合適,既具地方特色,又有文化含義。 六三年七月二日,臨時校董會代主席利銘澤先生公布, 港督會同行政局批准本校定名爲「香港中文大學」。 已故創校校長李卓敏博士在任期間,曾就校名提出其見 解,指出「中文大學」一名,「在中國語文上看,可指用中 文 爲 授 課 主 要 語 文 , 亦 可 指 具 有 堅 實 中 國 文 化 背 景 之 大 學。」況且,本校的特殊使命,是「把中國文化的境界溶合 到各學科」。 校址 本校的校址原由大學籌備委員會所選取,位於沙田紅梅 谷,佔地一百零一公頃,政府亦已同意撥地。 政府與大學代表簽署撥地合約 然而,該址遠離崇基學院,所以臨時校董會改選了馬料 水一幅毗連崇基的地,即現今大學校址。 據當年的港督柏立基爵士憶述:「當日何明華會督游說 我到大埔公路一處視察,該處俯視吐露港,風景佳絕 ( 當時 該處乃一片崎嶇不平地段)。其後,我答應向政府建議批出 該地,作爲新大學校址。」 經已故臨時校董會主席關祖堯爵士努力爭取,政府免收 地價,而地稅則每年僅收港幣十元,與香港大學享受的待遇 相同。至於移山開闢校園所得的泥土,則充建船灣淡水湖堤 壩。 此一決定,亦使本校能在李卓敏校長的領導下,逐步建 立起來。李校長於七八年卸任時,接受《中文大學校刊》訪 問,揭露當年他對於出任校長之邀,頗有猶豫,協商了數月 才允諾,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要等港府決定撥出馬料水新址供 大學建校之用。 關祖堯主席在大學的成立典禮上說,新址不但地勢和風 景比舊址好,且使大學各部分歸聚一處,面積又較大 ( 一百 卅四公頃),方便將來擴展。證諸三十年後的今天,前人心 田,使大學發展更具規模’亦了卻先賢心願。 5 大學站 港府於一九六六年十一月公布本校所在 地爲「新界沙田」。「馬料水」一名, 將不復作爲本校校區所在地的名稱,而 九廣鐵路局亦於六七年一月一日起,將 大學附近的馬料水火車站,改稱「大學 站」。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