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通訊第53期

中 大 通 訊 粤劇粤曲硏討會後記 音樂系粵劇硏究計劃於二、三月 間籌辦的「粵劇粵曲硏討會」經已圓 滿結束。 中大是首間設立粵曲課程的高等 學府,並致力匯輯有關資料和出版工 作,以及開展學術硏究,成績卓著。 粵劇近年在港逐漸復興,一洗 七、八十年代式微的景象,然而從事 粵劇藝術硏究的人才,依然寥寥可 數,故粵劇硏究計劃舉辦硏討會,匯 聚多位專家作專題演講,以進一步推 動香港的粵劇學術硏究。 雷桂開先生主講「粵曲敎學方 法」,以《冷月照梅宮》爲示範敎 材,講述唱粵曲的入門步驟,並強調 「偷氣」的重要。 劉艾文先生以「香港近代粵曲敎 學法硏究」爲題,探討粵曲敎學的課 程結構和敎育目的,比較粤曲和西洋 音樂之敎學法,又道出粵曲敎學面對 的困難。 黃少俠先生(即丁一)爲著名撰曲 人,亦是著名的頭架師傅。他以「怎 樣才能把粵曲唱得好些」爲題,詳盡 介紹粵曲梆黃的各種體系、工尺譜、 叮板的譜例,和粵曲調式的轉換關 係。 唐滌生先生對近代香港粵劇劇本 影響深遠。區文鳳小姐以「唐滌生戲 曲藝術再評價」爲題,發表了精闢的 見解,指出一般人只著眼於唐氏的華 美辭藻,而忽略了其劇 本結構的特色。 楊智深先生則就唐 氏的《紫釵記》劇本如 何歷唐代的《霍小玉 傳》及明代的《紫釵 記》演變而成,提出詳 盡的考證,肯定唐滌生 的改編是別出心裁的創 作。 名唱家及撰曲家梁 天雁先生以其作品《蘇 小小之離魂》的撰寫過 程,討論如何選取曲牌,以及處理題 材和人物。 爲業餘劇團編撰折子戲《焚稿歸 天》的溫誌鵬先生,則提出創作須顧 及劇團的條件,又要體會和表達劇本 角色(如林黛玉)的性格及處境。 粵曲名宿靳夢萍先生和廖漢和先 生亦在硏討會上發表寶貴意見。 ——粵劇研究計劃 首個中港台大專生美術作品展 文物館西翼展覽廳現正舉行「中 港台大專美術學生作品展覽」,首次 匯展三地大專生之國畫及西畫創作, 促進藝術交流。 展品八十餘件,來自中央美術學 院、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 四川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台灣 師範大學美術學系、中國文化大學美 術學系、香港理工學院太古設計學院 及本校藝術系。是次展覽由本校文物 館及藝術系合辦,展期至下月十五 日。 另外,文物館東翼展覽廳現正 展出近年新增之藏品精選,以大型 的、多種不同物料的文物爲重點, 包括春秋戰國時期靑銅鑑及靑銅 鐘、漢代陶牛及牛車、北周石刻造 像碑、隋唐墓俑、唐代石經幢、墓 誌銘及石槨線刻畫拓本、宋元石刻 羅漢像、明白瓷佛像及淸木刻神像 等。 第五十三期一九九四年四月 5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