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71
本刊設公開論壇,促進各方意見交流。 論壇題目或由本刊擬定,或由讀者提 議。歡迎同人來函建議題目及陳述己 見,甚或回應他人的觀點。 隨著大學發展,擴充學額,校園交 通 近 年 日 益 繁 忙 , 人 車 爭 路 , 險 象 頻 生,校內道路安全引起員生關注。本刊 特設專題,邀請有關人士及駕駛者探討 校園道路安全。 校園交通安全 幻覺錯覺 很多人進入中大校園後,或多或少 都有進入另一個世界的感覺。她既是一 個學術中心,也像一個郊野公園,可以 在其中漫步暢遊。部分人士更錯誤地詮 釋她的獨特性,認爲這兒是一個不用遵 守交通條例的地方。如此一來,他們便 放鬆了在「外面社會」應有的警覺和自 律,平常遵守的交通規則都被棄置一旁 了。常聽人說:「算了吧,我們不過是 在中大。」 就這樣,在雙白線超越前車,駕車 時僭越對面行車線,過馬路不看車輛動 態,在停車場內朝相反方向行車,不留 意 附 近 車 輛 或 行 人 就 啓 動 汽 車 等 等 現 象,遂屢見不鮮。見慣了甚至以爲這才 是正常的校園道路使用法。如是者,信 眾越來越多,違例駕駛的情況越來越嚴 重。 大學道與圖書館道交界是很危險的 地方。我每次駕車回校駛經該處都會小 心翼翼,因爲很多車輛從圓書館道駛入 大學道時,還是風馳電掣的——司機都 忘記了「小路要讓大路」的規矩,也忽 略了那斷續雙白線的指示。若不留意這 些車輛,就很容易出事了。 崇基路既彎且窄也斜,是危險的道 路。我常見對行車輛開得過快而越線, 迎面撲來。走這條路也要打醒十二分精 神呢! 我相信有些人是在校園無牌駕駛或 學習駕駛,這也引致不必要的危險。有 一次,當我欲轉入崇基圖書館的停車場 時,但見停車場內有一輛車左搖右擺地 前進,已心知不妙,唯有停在一旁靜觀 其變。果然不出所料,那位駕駛者好像 看不見我,把他的座駕直朝我的方向駛 過來。幸好我早有準備,急忙響號才避 過一場人爲災難。 其實,大學校園使用者應視校園和 校外的環境無異,遵守交通規則及互相 禮 讓 。 他 們 也 切 戒 存 著 有 異 於 「 其 他 人」的心態,要是胡亂過馬路,還是會 有被車輛撞倒的危險;要是行車時見到 老朋友便隨意停車聊天,除引致他人不 便,也許會構成車禍。若大家都能摒除 幻覺錯覺,意外就會減少了。 研 究 事 務 主 任 葉 顏 文 慧 女 士 一些建議 本人大約五年前從英國回來後,便 在 校 內 居 住 , 發 覺 在 中 大 校 園 駕 駛 汽 車,實際上是較在校外來得容易,因爲 車子的速度可以較低,慢慢地駛又不會 給後面跟隨的汽車響號抗議。那些平日 按響號按得不亦樂乎的職業司機(特別是 那些紅色汽車的),來到中大都會自動忍 手,象牙塔的馴服力量可眞大!因此校 園內應是適合駕駛經驗比較少的人士使 用,亦是初考獲車牌人士補課的理想地 方。駕駛者應特別留意校園內下列幾處 道路的交通情況︰ (一)富爾敦樓至范克廉樓的一段大 學道,行人橫過馬路時不但不留意有沒 有車輛,更把這段馬路當作百萬大道的 附 屬 地 域 。 有 三 五 成 群 談 天 說 地 , 漫 步,甚至追逐嬉戲者;有與外界絕緣, 陶醉於溫馨時光的一對對情侶;亦有到 此拍照留影者等等。大學當局如能在這 段路兩旁加設欄杆,應可減少行人闖出 馬 路 的 機 會 。 每 當 有 下 行 校 車 在 「 范 記」車站上落客之際,尾隨車輛大多不 耐煩,要越過相反方向的行車線「扒 頭」,如果當時有汽車從「范記」停車 場駛出轉左,便會產生碰撞的危險。當 局可在這段路中央擺放「雪糕筒」,防 止汽車「扒頭」。 (二)第一苑至崇基教職員聯誼會的 一段崇基路,路窄彎多,彎位處不足容 納相向同時駛過的穿梭小型汽車和私家 車。下行車切記慢駛,並作好準備停車 禮讓。當局要加設前面窄路及慢駛交通 標誌,警告駕駛者。爲安全計,應將這 段路面擴闊。 (三)很多時看到駕駛人士從士林路 駛達與聯合路交界的迴旋處時,不知所 措,有些更讓路給從左面開來的車輛, 做成交通混亂。希望當局加設「讓右方 車輛」的交通標誌,指示駕駛人士。爲 安全設想,聯合路落山到迴旋處前應設 停車標誌。 (四)從士林路到環迴北路亦應設停 車標誌,以策安全。 (五)近恆生樓的一段士林路斜度特 高 , 穿 梭 小 型 停 車 時 , 常 有 汽 車 「 扒 頭」,容易產生意外,當局應擺設「雪糕 筒」,防止車輛不遵守交通規則。 校園內隱蔽的窄路和斜路多,請駕 駛者盡量避免「扒頭」,安全地享受駕 駛樂趣。 化 學 系 高 級 講 師 成 公 明 博 士 危機四伏 據 我 觀 察 所 得 , 校 園 道 路 不 太 安 全,行人和司機均要提高警覺。 首先要提的是落成不久的何善衡工 程學大樓,它的停車場出入通道設計欠 妥。如你依照它指定的行車方向駛離停 車場,當駛至最後一個彎角時,遇上有 車 輛 下 行 左 轉 入 停 車 場 , 便 會 出 現 險 象,因爲你根本無法看見從那方向來的 車輛。倘你能順利把車駛出停車場,打 算右轉上山,又會發現視線受工程大樓 正門外的三合土花槽遮檔,無法觀看當 時的路面情況。於是,只好慢慢把車駛 進車道,一旦有上行車,你只得停車, 橫梗下行車道。若不巧遇上有車下山, 便知何謂「險象『橫』生」。希望有關 方 面 能 盡 快 改 善 該 等 設 計 , 或 加 設 大 鏡,讓駛離停車場的司機了解當時的路 面情況。 其次是河水犯井水——即謂行人霸 用 車 道 。 中 大 很 多 馬 路 兩 旁 均 有 行 人 道 , 但 仍 時 常 可 以 看 到 行 人 走 在 馬 路 上,尤其在午膳時,「范記」食堂一帶 行人路和車道都擠滿了人,司機被迫在 那 段 路 「 慢 駛 遊 行 」 。 如 遇 上 校 巴 到 站,情況更壞,行車線已被校巴佔據, 而剛下車的人會隨時從校巴之間竄出, 撲過馬路,司機稍不留神便釀成意外。 更甚的是那些趕乘校巴的人,從老遠的 行人路看見校巴到站,便立刻從人群中 鑽出來,飛越馬路,嚇你一跳。這些侵 犯井水的行爲,對司機是重大的考驗。 崇基教職員聯誼會對開的一段崇基路也 存著同樣的問題:行人佔用車道,這可 能與行人路旁的大樹有關。其實,那兒 路 面 狹 窄 , 遇 上 對 頭 車 便 無 處 可 避 行 人,十分危險。 第三點要注意的是校外車輛。由於 中大的校園是開放的,所以每逢週末和 假日,校內會多了許多校外車輛,那些 車輛的司機可能對校園環境不太熟悉, 再加上有部分司機對淸楚明確的交通標 誌視而不見,由是隨時隨地隨意停車、 倒車、掉頭、在單向路上逆行、在迴旋 處 或 彎 角 高 速 行 駛 , 此 等 情 況 屢 見 不 鮮,他們絲毫不顧及行人及其他道路使 用者的安全。 最後是無牌駕駛。在晚上或週末不 時看見一些靑年在校園內學習駕駛,而 聯合及新亞停車場更屬黑點。其實,這 是 非 常 危 險 的 , 因 指 導 者 並 無 專 業 知 識,況且那些車輛並無加設制動器,對 學車者和其他道路使用者均構成生命威 脅。 一 名 系 統 工 程 學 研 究 生 濫用道路 中大擁有一個得天獨厚的校園,風 景秀麗及地方寬敞向來是中大的特色, 也是所有中大人引以爲榮的。人們進入 中大,就像到了郊野公園一樣,心情格 外輕鬆,對交通情況亦不以爲意,於是 隨便走動及隨意泊車的情況甚爲普遍。 從前車少人少時,這些都可以容忍而不 致造成嚴重問題。近年中大不斷擴展, 學生、教職員、甚至旅遊人士的數目急 劇上升,校園內的道路安全成爲急需面 對的問題,有關方面要在行人及車輛管 制方面做點工夫。 校園內的行人,一般忽略了使用道 路應有的意識,以下情形是校內駕駛者 經 常 碰 到 的 : 幾 位 學 生 正 在 路 中 央 談 得 高 興 , 從 後 有 車 駛 來 。 司 機 眼 見 前 面 有 人 , 早 把 車 速 降 得 很 慢 , 甚 至 停 下 來 , 靜 候 學 生 走 過 。 等 了 好 一 會 , 卻 不 見 他 們 離開車道的跡象,逼不得已響號示意, 但很多時換來的卻是怒目相向,怪責司 機打擾了他們傾談的淸興,之後他們才 愛理不理地慢慢走過,有時更說些不雅 言 詞 , 甚 或 粗 言 穢 語 , 讓 司 機 「 享 用」。上述情況正好說明一些道路使用 者的行爲和心態,他們認爲校園內不應 有任何約束,更遑論遵守交通規則了。 爲了保障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大學應考 慮宣傳行人使用道路的守則。 除了行人問題外,中大校園的車輛 越來越多,其中不少是外來的,加重道 路負荷。很多同事都認爲中大對外來車 輛進入校園的限制太寬鬆。外來車輛的 司機只要在閘口塡一份表格,就可名正 言順地進來。這漏洞容許任何車輛都可 以進入中大,除了引致道路安全問題叢 生外(例如在校園內學車),更牽涉到整 體 保 安 問 題 。 若 有 歹 徒 偷 車 到 中 大 犯 案,事發後我們是無從追查的。有人提 議抄下外來車輛司機的身分證號碼,這 是値得大學考慮的方法之一。另外,中 大的行車證也簽發得太容易,引致不少 濫用情況。例如已離職的舊員生,只要 行車證未過期,仍然可自由出入中大, 而兼讀生、教育學院學生及硏究生都不 難申請到行車證。我曾見過某些與大學 無關的人士,竟擁有中大的行車證!大 槪 是 經 在 中 大 工 作 或 讀 書 的 朋 友 代 領 吧。現行的入閘及行車證措施,都是造 成校園車輛過多的原因之一。面對日益 嚴重的校園交通情況,校方應正視上述 問題。 心 理 系 高 級 講 師 梁 展 鵬 博 士 挺身指證 中大校園佔地一百卅四公頃,道路 網約長十三公里,校內道路設計及交通 標誌之設立,均依政府運輸署制訂之規 格。由於校方採取開放校園政策,原則 上任何人士皆可進入校園,並享用火車 站、銀行、超級市場、膳堂及理髮店等 服務設施。同時,由於校園環境優美, 又設有大量停車位,遂引致一些校外人 士在此作不必要之逗留及休憩。 保安組人員俱爲曾受訓練之註冊更 練 , 而 主 管 階 層 皆 爲 紀 律 部 隊 退 役 人 員,熟悉本港法律及政府政策。故保安 組在執行一般保安及交通管理法規時, 無甚困難,而通常遇到之障礙,乃源於 校內人士誤解中大爲私人地方,以爲其 交通法例異於校外,不知本校切實遵循 香港之道路交通法例,間因此觀念之謬 誤而導致磨擦。 查校園內之犯罪率遠低於本港其他 地區,故警方通常於接報請援時,方到 大學調查案件。而根據香港法律,刑事 案件之處理不以發生於私人地方或公眾 地方而有所區分,嚴重交通案件之處理 方法亦與校外無異;但對於輕微交通違 例事件(如違例泊車),法律授權大學當 局依法處理,而校方亦因應授權本組執 行。 據去年校內交通意外事故統計,涉 3 第七十一期 一九九五年六月四日 中大通訊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