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84
港加醫學交流 醫學院與加拿大亞伯達大學醫學院上 月簽訂學術交流協議,加強兩校在學術硏 究與臨牀技術的合作,提高雙方的醫學與 醫術水平。 根據協議,兩所醫學院每年各派遣數 名資深學術人員互訪交流,爲期六周。活 動包括講學、硏究及臨牀示範。 簽約儀式於二月七日假威爾斯親王醫 院舉行,本校代表爲署理校長金耀基教 授、醫學院署理院長李川軍教授及助理院 長(醫學教育)胡德佑教授。亞伯達大學 代表爲校長 Prof. Roderick D. Fraser 和醫學 院院長 Prof. D. Lome Tyrrell。 亞伯達大學位於艾德蒙頓,一九零 八年創辦,是加拿大著名學府,其醫學院 學生在加拿大醫學院特許考試中常名列 前茅。該院提供逾三十個硏究院課程, 並有近四百位獲加拿大及國際榮譽的專 家學者負責教學及硏究。亞伯達大學醫 院具革新精神,受國際推崇,其診所與 公共健康部門更是艾德蒙頓醫科教學 及臨牀服務的支柱。亞伯達省政府撥 款三億加元創立之「亞伯達醫療硏究基 金會」,亦支持該校開展生物化學、神 經科學及其他基本臨牀診療領域之硏 究。 繼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和北京醫 科大學後,亞伯達大學醫學院爲第三所與 中大醫學院簽訂學術交流協議之著名醫科 學府。 兩位教授獲中國國家科技獎 博文講座教授楊振寧教授和化學系麥 松威教授最近分別獲授九五年度中國國家 級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和國家自然科學獎 三等獎。 中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稱,楊教 授對中國科技發展有不少貢獻,包括 在香港捐建教育基金,從一九八零年開 始資助百多名中國學者到美國訪問一 年,建立學術聯繫;他曾參與創立何梁 何利基金、查氏求是科技基金、澳門何 氏基金等,獎勵傑出的中國科學家,更 長期爲中國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獻計獻 策。 麥教授則以其在晶體結構化學的優秀 科硏成就而獲國家科委會表揚。 國家科委會讚揚麥教授在包合物和加 合物的系統硏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推 動主賓晶體化學起積極作用,在晶體結構 分析方面也作出不少貢獻,其所著《現代 化學中的晶體學》亦具國際 影響力。 國家科學技術獎是中國政府頒布的最 高科技獎,獎項分爲國家自然科學獎、國 家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國際科 學技術合作獎。 臨牀心理學訓練及服務講座 心理學系臨牀心理學部於上月十七日 假信和樓三二六室舉辦臨牀心理學訓練及 服務講座,介紹本校臨牀心理學課程及申 請入學手續,臨牀心理學的服務範圍及前 途。講者包括心理學系的梁永亮博士和梁 耀堅博士,香港心理學會臨牀心理學主席 鄧素琴博士,在職臨牀心理學家陳玉琪女 士,以及修讀該課程的硏究生。 港府衞生福利科去年杪建議增加臨牀 心理學碩士學位名額,以解決全港臨牀心 理學家人手短缺的問題。心理學系由本年 度開始,每年開設臨牀心理學碩士課程, 令有關課程學額增加一倍。 該課程早於一九八八年開設,原爲每 兩年招生一次,由心理學系及精神科學系 聯合主辦,以「科學一實習」訓練模式爲 基礎,爲學員提供學術訓練及臨牀指導, 使之具備資格註冊爲英國心理學會會員。 中大會計聯網 會計學院最近成立「中大會計聯 網」 ,加強與校友及會計業人士的 聯繫。 會員可透過聯網向學院提供有關教硏、學 生活動和升學就業的意見,促進本港的大 學會計教育。 會計學院院長何順文博士說,該院迄 今培養了約二千名學士,而修畢文憑課程 者達二百名;也有不少他系校友投身會計 行業。此外,很多企業僱主、會計業人士 和該院前任教師也關心和支持會計學院的 發展,提供各種協助。「中大會計聯網」爲 全港首創,將加強該院教學及硏究活動與 社會的連繫。 該院正忙於編製「中大會計聯網」會 員資料庫,以提供學院之最新消息和會員 近況,並邀請會員參加該院舉辦的學術和 聯誼活動。 聯網的首項活動爲校園茶聚,已於上 月三日在富爾敦樓一零三室舉行。校友傅 元國教授應邀講述「會計學院的發展—— 往事回憶」,陳冠雄教授則與出席者分享 其中大情意結。出席成員一致認同聯網的 目標,又討論聯網的發展方向,並定於本 月十六日召開首次籌委會會議。 有意加入者,可與「中大會計聯網」 聯絡人鄺覺仕先生(二六零九七八三七)或 會計學院辦公室(二六零九七八三八)聯 絡。 燒傷治療取得重大進展 外科學系上月九至十一日 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主辦第二 屆亞洲太平洋燒傷會議,並發 表該系在燒傷護理方面取得的 突破。 會議由世界衞生組織、國 際燒傷學會、日本燒傷學會, 以及香港衞生署、醫院管理 局、香港燒傷學會和燒傷基金 協辦,並由醫管局行政總裁楊 永強醫生主持開幕禮。 與會的三百名燒傷專家來 自廿五個國家,他們在會上發 表最新的硏究進展,課題包括急性及矯形 燒傷管理、皮膚代替物及皮膚組織儲備、 感染及免疫、燒傷的預防及康復。 本校外科學系金永強教授在會上宣 布,該系利用美國製造的人造皮成功治癒 兩名嚴重燒傷的成年病人,爲亞洲創舉。 該種人造皮的表層是砂質,內層是膠原眞 皮,可以用來長期覆蓋燒傷傷口,在三至 十二個星期後,再以病人本身的薄皮移 植,代替矽質表層,便可永久覆蓋傷口。 首名經此獲救的病人是男性,四十四 歲,身體表面燒傷達四分之一;另一名三 十九歲病人一半皮膚受電擊燒傷,施手術 後挽回性命。 金教授表示,治療時先要淸理傷口, 然後利用人造皮覆蓋燒傷部位,以減少燒 傷創口感染和厚疤,再以薄皮取代矽質表 層,待傷口癒合便完成療程。這項手術顯 示該系在治療大面積燒傷方面取得重大進 展。 國際燒傷學會會長 Dr. Basil Pruitt 在 會上說,美國的臨牀試驗證明,人造皮是 非常有效的皮膚代替物。病人也傾向選用 人造皮,因爲燒傷部位留下的疤痕會較 薄。他並以其爲美國陸軍治理燒傷的豐富 經驗,探討大面積燒傷的治理方法。 世界衞生組織代表 Dr. C. J. Romer 強 調,必須確定亞太地區燒傷及燒死個案的 主要成因,才能夠制定預防計劃,教育人 民提高對火燒的警覺,減少燒傷個案。 金永強教授說,威爾斯親王醫院每年 治療約二百名燒傷病人。根據去年的統 計,遭火焰燒傷者佔百分之十七、燙傷者 百分之七十三、化學品燒傷者百分之五、 熱蠟燒傷者百分之四;而燒傷個案之中, 百分之六十三在家中發生,百分之五十二 涉及十二歲以下兒童,百分之四十六涉及 六歲以下幼童;燒傷個案需要動手術者佔 百分之十九;大面積燒傷個案(皮膚燒傷 超過百分之二十或某些特殊情況下超過百 分之十便有生命危險)達百分之七點七。 Dr. Romer 和法國的 Dr. J. Latariet 都 強調,國際燒傷學會和世界衞生組織會合 力收集燒傷數據,制定預防計劃,尤其關 注家居火警引致的死傷,重點在防止兒童 遭逢不幸。 中大通訊 1 第八十四期 一九九六年三月四日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