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89

高校長領日本國際獎 高錕教授上月廿六日在東京領受日本國際科學技術財團頒發之一九九六年度日本國際獎。高教 授在頒獎禮上致辭時指出,世界人口不斷膨脹,但資源日見短缺,發展以光導纖維爲骨幹之電 訊服務,是提高生產力的最佳方法。光纖通訊的能源損耗量低,傳輸容量幾近無限,能幫助人 類更有效地利用資源。 醫學院獲贈二十萬元添置設備 醫學院上月廿四日獲明德慈善基金 兩項各十萬港元之捐款,資助該院購買 高能激光機和設立耳蝸植入中心之部分 經費,造福燒傷和失聰人士。 外科學系金永強教授在捐款儀式上 說,高能激光手術在治療和淸除燒傷疤 痕方面功效顯著。該系燒傷組獲資助添 置高能激光機,將可爲燒傷病人提供更 全面的護理和康復服務。 外科學系 Prof. C.A . van Hassel t 致謝 辭時指出,耳蝸內植即把一種精密的電 子裝置「人工內耳」,植入失聰人士頭顱 內,將電極引入內耳,刺激其聽覺神 經,以恢復聽覺。 大學於威爾斯親王醫院設立耳蝸內 植中心,醫治失聰人士,及爲病人提供 一個理想的場所,互相鼓勵,克服治療 過程中的困難。 偉倫講座 細胞死亡有序 對付疾病,科學家在過去五年已取得長 足進展。 Prof. Wy l l i e 爲英國皇家學會和愛丁 堡皇家學會的院士,一直埋首硏究細胞 凋謝,成果備受病理學及醫學界重視。 研究細胞凋謝權威 Prof. Andre w Hamilton Wyllie 表示,如能掌握人體細胞 的生死過程,可減少疾病,延緩衰老, 甚而改寫人類的生命歷程。 Prof. Wyllie 爲英國愛丁堡大學實驗 病理學講座教授,本月以偉倫訪問教授 身分到訪本校,並於六日假威爾斯親王 醫院臨牀醫學大樓演講廳主持公開講 座,講題爲「凋謝:生理與疾病的細胞死 亡程序」。 他指出,細胞凋謝乃細胞自我死亡 的過程,在人體生長、免疫和新陳代謝 的過程中,以至對毒素的反應,都起著 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凋謝過程出現異常 情況,更可導致各種自體免疫或慢性炎 症疾病如癌病和愛滋病等。透過遺傳基 因程式可了解遺傳基因如何控制細胞的 生長和凋謝,將有助醫學界鑽硏新療法 中西文化交匯硏討會 本校歷史系與浸大歷史系和香港中 國近代史學會,於五月三及四日合辦「明 末以來中西文化交匯學術硏討會」,探討 近三百年來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有關課題。 與會學者來自大陸、香港、台灣、 美國和澳門,共計數十人。他們在會上的 論題,包括傳教、科學、教育、翻譯和政 治,有人物評論,也有微觀考證和宏觀分 析。 硏討會揭幕禮在本校行政樓祖堯會 議廳舉行,會議翌日之活動移師浸大邵逸 夫大樓。 馮德培紀念講座 由生理學系創立的「馮德培紀念講 座」首講已於上月廿六日舉行。 馮德培教授爲中國科學院院士、中 國科學院生理學會榮譽會長、上海生理 學硏究所教授兼榮譽所長,去年四月在 上 海辭世,享年八十八歲。 馮教授一生獻身科學,致力探索神 經生理學,建樹良多,對近代中國的生 理科學發展貢獻巨大,獲世界各地同行 稱譽。本校生理學系爲紀念並發揚馮教 授的治學精神,特設講座,每年邀請一 位學術成績顯著的中國生理學家來校演 講。 首次講座特邀請上海生理學硏究所 所長楊雄里教授主持,更安排爲香港生 理學年會之主要項目。楊教授以「外層視 網膜氨基酸受體的鑑定與分類」爲題,向 百多位海內外科學家發表其硏究成果。 哲學家論跨文化溝通 哲學系上月九至十三日假校園舉行國際現象學會議,主題爲「文 化交互性與生活世界」,由德國現象學會及中國現象學會協辦,崇基學 院、新亞書院及東方人文學會贊助。 與會者二十多位,來自海峽兩岸、德國、比利時、美國、日本和 韓國,他們一致贊同要開拓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又認爲必須承認各個 文化的存在權利並尊重它們的內在價値,才能促進跨文化溝通。 德國現象學會會長 Prof. Bernard Waldenfels 認爲,本土文化與外來 文化必然互相滲透,彼此滋養;中國現象學會會長倪梁康教授同意此 說,並指出西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項重要的文化交 融。 歐洲多位學者認爲,可在不同文化之間找出不變項,作爲交互文 化的理解基礎;部分中港學者則指出,在哲學層面的中西文化交流仍未 眞正展開,因爲西方現象學家鮮有從事中國哲學硏究,而談中西哲學比 較者一般流於外在的比附。 本校哲學系劉國英博士於會後撰文記錄講者要點,詳見本期英文 版第四頁。 中大通訊 1 第八十九期 一九九六年五月十九日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