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131

新任系主任 本學年有十多位教師首次獲委任為系主任,本刊訪問了 他們,請他們談談各自的抱負。本期刊登五位系主任的訪 問,其餘的會在本刊中、英文版陸續刊載,敬請垂注。 新聞與傳播學系 李少南教授 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李少南教授表示,他會主力 推動學系的學術發展,而具體系務泰半將交由各個專責 委員會處理。他又會透過會議和私下交誼與同事溝通, 讓他們了解學系的政策和發展方向,提供意見和給予支 持,從而提高他們對系務的參與感。 李教授是中大校友,一九八六年加入母校服務。他 說,雖然近年本地其他院校紛紛開設或擴大相類課程, 競爭加劇了,但該系的收生情況依然理想,他可把精力 都放在加強課程內容和提高課程質素上,以維持學系的 吸引力。 李教授表示,該系是全港大專院校中最早開辦新聞 學位課程的,至今已三十四年。學系教師的傳播理論研 究很出色。本科課程的四大專業範疇之中,「新聞」和 「傳播研究」發展完備,而「廣播」和「廣告」則會再進一步 加強。該系於九十年代初開始逐步改善錄影廠的設施, 又增聘了具廣播經驗和研究能力的教師,但要提供更優 越的「廣播」學習條件,仍須不斷更新設施。至於廣告專 業範疇方面,現已有兩名全職教師任教,可望加強廣告 及公共關係課程的內容。他的目標是使四個範疇平均發 展。 另外,新聞與傳播學系開始發展多媒體應用的課 程,讓學生掌握最新的傳播工具。近年該系開設的多媒 體科目大受歡迎,但因電腦設施有限,向隅學生不少。 李教授說,前系主任陳文教授已因應政府削減撥款的行 動,預留了款項應付學系未來一年的開支。學系在營運 資金方面問題不大,但要擴展(尤其多媒體課程),便須 更多支持。他們發展多媒體課程的決心很大,儘管額外 資源仍未落實,但已重新安排教師的講課,讓系內的多 媒體教師可專心於這方面的教學和課程策劃。 該系的研究院課程以傳播學為重點,新的發展集中 於傳播學社會科學碩士學位課程。李教授今年的另一項 重要工作,就是檢討和修訂該課程的內容。該修課式課 程原為在職傳播人員,尤其是新聞從業員而設。開設兩 年以來,系方發覺課程吸引了很多在職的公關及行政人 員進修,且以兼讀為主,故計劃增加一些與學員工作有 直接關係的科目,並考慮安排更合適的上課時間表。 哲學系 關子尹教授 「哲學系未來的一條可行道 路,是在繼續致力中國哲學硏 討之餘,充分利用香港的優 越地理位置和資訊發達的 條件,積極推動學術交 流和中西哲學思想比較 研究,以期成為一個中西兼重、傳統與現代思想並收的 教研中心。」哲學系新任系主任關子尹教授解釋說,該 系由唐君毅、牟宗三和勞思光等先生建立在前,復由劉 述先先生等經營在後,向為中國哲學思想研究的重鎮。 隨著前輩學者相繼離任,哲學系要勉強繼持過往的形 象,以目前的條件而言,是有一點脫離現實的。 關教授在中大哲學系畢業後,負笈德國,曾在台灣 講學,八六年初返中大哲學系執教至今,近年更致力開 發電腦在哲學和其他人文科學研究的應用。談到課程結 構,關教授說:「事實上,本系過去十年都不斷在改進 本科課程,以適應蛻變中的學制,如開設特別專題科 目,讓老師能較自由地擬定授課內容。這是本系課程的 一大特色,海內外鮮見。」 該系研究學部提供碩士及博士課程。後者本以中國 哲學為主,但近年亦已修訂至可容納西方哲學和比較哲 學。研究學部學生以香港的為主,其他的來自美國、加 拿大、北京、台灣等地,由於他們的教育背景和學習經 驗都不同,可收互相衝擊,取長補短之效。 關子尹教授透露,過去兩年,該系只按聯招結果收 生,但由今年起恢復面見本科新生的制度,結合他們在 面試和公開試的表現,才決定收錄與否。「由於中學課 程甚少涉及哲學範疇,小部分預科生未充分了解哲學的 內容而選讀,興趣不在,讀得辛苦,教師也不好過。因 此,以面試來選拔學生,對哲學系而言,還是有意義 的。」 關教授表示,該系會積極重新設計學系的網頁,為 學員和外界提供多一個渠道,以了解該系的特色。 對於政府削減大學經費,關教授認為香港的專上教 育會受到影響,各院校各學系都受波及,可幸該系參與 開辦較多通識教育課程,獲得的經費也較多,所以面對 的困難相對而言並不太大。反倒是校方將學系一成經費 跟研究成果和校外研究資助金額掛鉤,促使該系嘗試開 發新的研究模式,包括成立研究小組,應用電腦、資訊 工程技術,以及互聯網推動研究。關教授已與系內同人 合擬了研究計劃書,向研究資助局申請撥款。 他重申:「文科研究一向是以『讀書一思索一撰述』 為主,我們都認同和尊重這個基本模式,認為這是人文 研究的本位。新的訊息技術無疑為研究帶來許多便利和 突破,但就其本身而言,只是一種手段。相比之下,舊 有的研究模式仍然是不可取代的。」 關教授說,該系一直很著重舉辦研討會,探討並回 應各種為世所關注的哲學問題,如多年前的「和諧與鬥 爭」和「人禽之辨比較哲學」研討會,「分析哲學與科學哲 學」和「分析哲學與語言哲學」國際會議等。該系近年亦 曾舉辦大型的國際現象學會議,討論文化交互性與生活 等問題。而該系今年、明年,和後年都會繼續舉辦研討 會。 財務學系 蔣炤坪教授 「作為一個服務單 位,人力資源的提升極 為重要,故此,輔助 教職員讓他們可以 盡量發揮潛能,創 造最高的生產 力,是財務學 系的首要任務。」蔣招坪教授說,「而在釐定發展目標 時,我們是由學系執行委員會提出初步建議,經全體同 人商議修訂後,始行作實。」 蔣教授強調,財務學是實用課程,必須緊貼市場需 要,並考慮中、長期的發展目標。他說:「能洞悉先機 才可以提供領先的教研服務。」 蔣教授計劃在課程中增加更多有關集資、融資、中 國金融,和中國財務的科目,而研究重點則是香港日後 的金融地位,以及它與內地和外國的金融關係。「這是 因為香港與內地的業務關係愈來愈密切,而內地又正在 大力推行企業改革,相信香港將是內地企業集資及融資 的首選地點。即使是現在,本地股票市場的 H 股及紅籌 股也相當受人重視。」蔣教授說。 除正規課程外,他計劃為內地及本地機構舉辦專業 培訓課程。「我們剛於六月底為中國信息產業部舉辦了 融資培訓課程。」蔣教授說:「此等課程是內地、香港及 外地之間的橋樑,既有助我們認識內地金融財經情況, 進行深入的研究,亦可藉此向外國機構推介內地的企業 和在內地投資的利弊。」 過去曾有僱主反映,該系畢業生的學術成績與才能 雖然不俗,但待人處事卻欠成熟。為此,蔣教授亦計劃 每兩星期舉辦一次座談會,邀請業界人士及學者向學生 講述金融界的熱門話題及市場動向,讓他們了解日後就 業時須面對的問題,及早作好準備。他又會進一步加強 師生交流,以便了解學生的需要。 蔣教授感謝前任系主任史怡中教授為該系招聘了出 色的教研人員,並為學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他接任後 的首要工作是激勵團隊精神,盡量為同事提供支援,減 省不必要的行政工作,以充分發揮各人所長,增加研究 數量,提升教研質素。 蔣教授預期,削減預算對該系的教研工作「肯定有 影響」,雖然暫時未知影響有多深遠,但他已擬好應變 辦法,「增加行政措施的靈活性,如聘請短期和兼任教 師,聘用研究助理兼任教學助理,以及更有效地利用電 腦來處理教研和行政工作。」 生物化學系 何國強教授 何國強教授認為,香港現有 八所大學,彼此需要競爭以吸引 資優學生,是以訂定長遠及 有效益的發 展策略,是 大勢所趨。 就生物 化學系來說,為了改善教學質素,曾向畢業生進行問卷 調查,又諮詢他們的未來僱主如中學校長及有關商業機 構,以了解市場對畢業生的要求,從而釐訂學系的發展 策略並修改部分課程內容。 根據問卷調查所得,近年畢業生多投身社會,而不 像過往般以繼續升學為主。不少畢業生都建議增設實習 科目,以便早些取得實踐經驗並了解就業市場的情況, 而僱主亦有相同的意見,所以何教授計劃盡快開設這類 科目。 何教授表示,生化系最近一次徹底檢討課程內容, 是在十年前。自九四年起,該系與生物系及化學系合辦 環境科學和食品及營養科學兩項學士學位課程,今年又 協辦分子生物技術學課程,為免課程內容重覆,並適應 社會近年的轉變,有必要再來一次大規模的檢討。 他又說,科技發展急速,生物化學涵蓋範圍又廣, 故該系會發展一些重點科目,例如生物技術。「生物技 術實用性高,發展潛力大,而且內地的農業、畜牧業、 醫學等發展為生物技術研究提供了龐大的市場。」 何教授指出,該系教師共二十多人,分屬醫學院和 理學院,且辦公室又分設於馬臨樓、李卓敏基本醫學大 樓三樓和五樓,以及將來的蒙民偉樓,管理不便。他打 算下放權方,邀請同事協助處理系務,以能更充分及有 效利用人力資源,並會盡量採用電腦傳遞訊息。 他說:「在資源緊縮而教師人數又不能減少的情況 下,系內研究經費必然收緊,而教師則必須更加主動向 外爭取研究經費。」 翻譯系 陳善偉教授 陳善偉教授認為政府 削減對大學的撥款對於 翻譯系的發展有很 大影響,系方必 須在保持教研 質 素 的 情 況 下,緊縮開 支,更有 效地運用 資源。 陳教授計劃在學系原有的紮實基礎上,進一步提升 教研水準。課程方面,除繼續提供漢英對譯科目之外, 亦考慮增設其他外語與漢語對譯的科目(例如法漢翻譯) 及實用翻譯科目(例如電腦翻譯)。「為了使課程更適應 社會需要,系方可能會成立課程委員會,定期檢討課程 內容。」他說。 陳教授亦希望在學生就業方面多作努力,例如設立 學系就業輔導委員會,聯絡僱主,了解他們對翻譯人才 的要求,並安排就業講座,增加學生對翻譯行業的認 識。 除定期出版學術刊物《翻譯學報》外,翻譯系亦已決 定從九月起,每季出版《中大譯訊》,報導系務發展、學 生活動及研究工作等,以加強系方與學生(特別是兼讀 碩士生)及外界的溝通。 至於學術活動方面,陳教授希望同事除了進行文學 翻譯研究的工作外,亦考慮開展實用翻譯的研究。系方 亦會舉辦學術研討會,讓同事交流研究資訊及心得,又 設立訪問學人講座,以廣師生視野。 陳偉珠 蔡世彬 中大通訊 第一三一期 一九九八年九月十九日 2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