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160

新院長談校 外進修學院發展藍圖 李仕權先生專訪 一 九九九年十二月廿二 日 ,市區氣溫攝氏六點七度,是 天文台自一八八三年有紀錄以來最寒冷的冬至,也是新任校 外進修學院院長李仕權先生履新的第 一 天。另 一 個同樣寒冷 的早上,在安年大廈溫暖的辦公室內,李先生向本刊記者勾 勒學院的發展藍圖。 李仕權先生說:「加入中大之前,我 受聘於香港公開大學的科技學院及 商業官理學院達九年,大部分學生均是 在職人士。我從事持續教育工作的時間 不算短,也汲取了頗多經驗,有信心可 助中大校外進修學院進一步發展,特別 是在遙距教育方面。」 李先生表示,教統會最近提出的教育 改革建議,其中十分強調終身教育,中 大作為培育人才的重鎮,於此當然責無 旁貸。事實上,在廿一世紀這個資訊年 代,不繼續進修便會與時代脫節。校外 進修學院不但可就終身教育向大學提供 意見,更可配合校方的整體發展策略, 為社會提供高素質的持續教育。 重點發展遙距課程 李先生續說:「香港人工作忙碌,縱 然每星期只需上課兩、三個晚上,也感 到十分辛苦。遙距教學可省卻交通時 間,是最佳的進修方式,發展潛力很 大。」他指出,有些人認為遙距課程沒 有教師面授,所以素質低於傳統教學。 「這是他們對遙距教學的性質和運作認識 不深而產生的誤解。只要教材和課程內 容設計完善,遙距教學的素質絕不遜於 傳統教學。遙距教學現時更可利用多媒 體為課程加入各種解說例子、個案,以 至講座錄像,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學科內 容,而且不必到處找輔助資料。只是, 好的教材必須花許多時間設計。」李先 生自忖在公開大學時已累積了不少經 驗,可協助校外進修學院開設更多高素 質的遙距課程。 李先生舉例說,該院與澳洲以遙距 課程聞名的新英倫大學(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合辦的護理學學士學位課 程,由該校教授定期來港為學員作一至 兩週的密集式導修課,「它的學術水準便 與傳統教學的課程無異。」展望將來, 李先生會積極為學院尋求與其他著名的 大學合辦課程,商談中的合作夥伴包括 柏克萊加州大學校外進修學院、紐約大 學持續教育學院和牛津大學持續教育學 系。 互補互助與定位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檢討小組去年 公布對本校管理檢討的結果,指出校外 進修學院與各學院之間可能在課程提供 方面有潛在衝突(詳見本刊第一五三 期)。訪問之際,李先生尚未有機會細閱 報告,但他認為設立校外進修學院的目 的,就是照顧一些大學未能兼顧的學 生,兩者的對象不同,縱使真的有衝 突,只要能充分溝通,也是可以化解 的。 李先生說:「就以護理學學士課程來 說,校外進修學院的對象是在職護士, 而大學本科課程則供預科畢業生入讀。 至於碩士課程,即使對象相同,但由於 大學學位有限, 未能滿足所有需 求,校外進修學 院 作 為 大 學 支 部,便可分擔責 任。校外進修學 院開辦的護理學 學士學位課程已 有九年歷史,畢 業生逾七百人, 當中就有不少曾 向本院查詢會否 開辦碩士課程。 由此可見,校外 進修學院和大學 其他學院不一定 是競爭對立的。 「另外,當大學暫未有足夠資源開辦 課程時,自負盈虧的校外進修學院可即 時開辦,彈性地應付社會需求。 「從這些例子來看,校外進修學院與 大學其他學術單位互補長短,仍有許多 發展空間。」 合作模式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報告又建議 委任校外進修學院院長為教務會成員, 而校方亦表同意,現正修改有關的大學 規程。李先生亦對這個建議抱有很大期 望:「由於教務會以往沒有校外進修學院 的代表,所以遇到關於學院課程的疑問 時,每每不能獲得即時解答。日後校外 進修學院院長成為教務會成員,可直接 回應問題,又可聽取教務會其他成員的 意見,使課程更臻完善。」 李先生最重視課程的素質,絕不接 受因多辦課程而導致水準參差的情況, 更不希望學院與其他部門競爭。故此, 李先生會積極與其他學院、學系建立密 切聯繫,在開設新課程之前,向有關院 系的教研人員徵詢意見。他的理想合作 模式是協作——由大學的教研人員擔任 學術顧問,提供專業意見,設計課程和 協助招聘教師;而校外進修學院則負責 前線工作,如招生、推廣課程、提供教 學支援、檢討教學進展等。他補充說︰ 「我們與工程學院創新科技中心合辦的互 聯網及系統工程證書課程,就是採用這 種方式。再者,學院與市場接觸較為緊 密,有助新課程的發展。」 三項重要工作 加強與其他學院溝通 李先生重視溝通和對話,上任後即 拜會各學院的院長和系主任,推介他的 構想。他已先後會見了中醫學院江潤祥 教授、教育學院鍾宇平教授、工商管理 學院羅文鈺教授、亞太工商研究所所長 楊瑞輝教授及文學院郭少棠教授。 開拓新課程 他認為,課程就如產品,在日新月異 的社會中,生命期有限,必須不斷開發 及更新。他會致力開拓以下五大類課 程: →資訊及互聯網的應用課程——開辦程 度較低的課程,照顧一般成年人、年 青人、在職人士的需要。 →普通話及英語課程——北京語言及文 化大學劉英林教授已應邀擔任普通話 課程顧問。香港工業總會亦與中大合 作,為其會員公司之僱員開辦英語會 話和寫作等課程。該會提供教學場 地、設施,和負責招生,而校外進修 學院則負責課程設計和師資。 →中醫課程——李先生的構思是與中醫 學院合作,為在職中醫藥人士或有興 趣者提供一系列證書課程,學員修畢 及實習後,可參加中醫學院舉辦的統 一考試,及格者更可獲發文憑。 →工商管理課程——中國即將加入世 貿,港人對中國法律和會計等課程的 需求會漸多。學院會為年資較淺的中 層管理人員開辦文憑課程。 →社區學院式的副學士學位課程——李 先生認為很多中學畢業生未必有志或 有能力完成本科學士課程,可是他們 卻需要具備大學最基礎的教育程度來 謀求事業發展,而副學士學位課程可 提供大學首兩年的高等基礎教育,切 合他們的需要。 李先生特別強調,未來雖會戮力發展 上述課程,但校外進修學院仍會維持多 元化的課程,續辦藝術、音樂等非熱門 課程,「因學院的其中一項使命是提高社 會人士的生活素質,而我亦深信藝術有 助提高生活情趣。」院方今年年底會舉 行師生藝術展,誌慶學院成立三十五周 年。 提 高 效 能 推 廣 形 象 過去,校外進修學院的課程是由不同 小組負責籌劃及設計,它們都是各自為 政。為使課程內容更切合社會需要,李 先生最近設立了一個「內閣」,成員包括 各組的高級職員。他們會就開發新課程 或設計內容提出意見,激發創意。 為進一步提高學院的效能,李先生會 採用新的科技和軟件,協助教職員處理 日常工作和管理資料。他又認為以往的 宣傳工作未能凸顯中大校外進修學院的 形象,有必要重整策略。例如每項課程 都有本身的宣傳預算,但由於數額有 限,可以購買的廣告版位不大,效力也 就有限。李先生上任後要求有關同事在 刊登廣告前彼此聯絡,若多項課程的開 辦時間相近,便可集合宣傳費,一起發 廣告,以取得較大版位,加強宣傳效 力。 地方不足 阻礙發展 李先生對校外進修學院未來的發展充 滿信心,但唯一的擔心是地方不足,妨 礙開辦新的課程。他說:「安年大廈這三 層的地方有限,不足以應付需要,故須 租用場地講課。可是,理想的場地不 多,我們曾經試過因為租用地方的設施 不理想而開不成課程。今後我們會加倍 努力尋覓合適的上課地點。」 陳偉珠 李仕權先生小傳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印第安納大學計算機科學理學士及應用數學理 學碩士 ;中國法律學會中國法律文憑;英國U n i v e r s i t y of Strathclyde工商管理碼士 ‧一九八三至八五年——紐約州立大學康寧學院助理教授,主要教 授計算機科學及資訊管理系統 ‧一九八五至八七年——巴黎美國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講師,主 要教授計算硏究及計量分析 ‧一九八八至八九年——澳門東亞大學理工學院計算機硏究課程主 任 ‧一九八九至九一年——美國銀行亞太資料中心高級技術訓練主任 ‧一九九一至九九年——香港公開大學科技學院高級講師及商業管 理學院副教授 中大通訊 3 第一六零期 二零零零年三月四 日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