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161

薪火相傳 崇基學長計劃緊扣校友、學生及書院情 誼 「崇基學院學長計劃」於二月十八日舉辦「千禧春茗」, 邀請七十多位校友和在學學生參與。當晚節目的高潮是「過去、現在、將來 的崇基」有獎問答遊戲,環繞崇基的新舊照片提問,由學長、學弟、學妹 搶答,以增進對不同年代校園生活的認識。 該計劃於去年十一月推出,同月八日舉行的開幕酒會,是參與計劃的學長 與學弟妹的首次聚會。計劃的目的是讓學生透過與學長分享和交流經驗, 擴闊他們的視野,吸收社會經驗,以及改善人際溝通技巧。 學院與校友會合作 大學學制四改三後,學生在校時間 縮短了,以致他們對社會和相關的專業 都認識不足。再者,近年僱主招聘剛畢 業的大學生時,不僅注意他們的學業成 績,更著重他們待人處事的態度。 崇基學院院長李沛良教授曾就此不 斷思索,希望在幫助學生盡早認識社會 和工作環境之餘,不會為他們加添課業 上的負擔。結果他決定從非形式教育著 手,向校友會提出舉辦學長計劃,他的 構思是由崇基校友出任「學長」,各帶領 一至三名學弟學妹,以年長朋友的身分 指導及幫助他們。校友會對新構思大力 支持。 學長均為社會精英 院方去年六月發出邀請信,結果有 五十六名校友願意擔任學長。他們大部 分畢業於六、七十年代,見證了香港的 奮鬥歲月,經歷了社會的磨練,並在各 自的工作崗位取得了出色的成就,其中 包括香港駐東京經濟貿易首席代表張敏 儀、郵政署署長陸炳泉、消費者委員會 總幹事陳黃穗、香港聖公會大主教鄺廣 傑、東亞銀行執行董事彭玉榮、衛生福 利局副局長何永謙。 院方公布計劃後,學生反應熱烈, 但由於計劃仍在起步階段,有必要確保 學長與學弟妹的比例不會太高,所以名 額不足七十個,不少學生向隅。院 方表示汲取足夠經驗後,會考慮擴 大名額。 活動多樣化 學 院 和 校 友 會 將 透 過 舉 辦 各 種活動如開學禮、校慶、團拜等, 增加各組學長學弟妹聚首的機會。 但整個計劃的精神,在於鼓勵學長 與學弟妹之間主動保持聯絡,分享 經驗。他們可選擇最合適自己的聯 絡方式和活動。自計劃開始以來,有學 長曾帶學弟或學妹出席中學家教會換屆 選舉,或商界午餐聚會、研討會、證券 分析會議、音樂會、燒烤聚會等;也有 在得知學妹成為獎學金候選人後,百忙 中越洋發電郵鼓勵,並傳授面試心得。 三方得益 學長計劃既不規定學長與學弟妹會 面的形式和次數,也不要求學生撰寫報 告或心得,務求使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下 向大師兄、大師姐學習待人處世之道, 吸收社會知識。不少參與計劃的學生均 表 示 , 學 長 經 驗 豐 富 , 令 他 們 獲 益 良 多。 對於學長來說,計劃可讓他們了解 時下年青人的思維和看法,掌握新一代 的脈搏。這計劃又能加強學院與校友的 聯繫,以及學生對學院的歸屬感,對學 生、校友和學院三方面皆有裨益。 陳 偉珠 (上圖)崇基學院院長李沛良教授在「千禧春茗」上致辭。 (上圖)「過去、現在、將來的崇基」有獎問答遊戲,校友、 學生搶答問題。 工商管理學院的學長計劃 那邊廂工商管理學院亦推出了宗旨相似的「學 長回饋計劃」( Campus Mentor/Mentee Programme)和 「師承計劃」。前者於本學年開設,對象是一年級學 生,共有二百多名學生參加。而五十三位學長都是 中大工商管理學院的畢業生,每人負責帶領四名學 弟妹,預期每年最少會與學弟妹見面四次,形式不 師承計劃則早於一九九八年展開,對象是 二、三年級的學生。這個計劃強調學長的行政經 驗,大部分學長是中大校友,少部分為其他工商界 知名人士。由於這個計劃的學長人數只有十九人, 所以,參加的學生都要經過遴選。 陳黃穗與學妹分享商界體驗 陳黃穗女士一九六八年畢業,先職社工,八五年起出任消費者委員會總幹事。她答應擔任 學長,是「因為這個計劃很有意義,不但可將自己累積多年的經驗與年青人分享,又可了解新一 代大學生的想法,更可回饋母校。」 在消費者委員會工作了十多年,陳太深深體會到消費者事務與商業息息相關。所以,她特 別要求帶領商科生,「不管他們將來是否從商,我都希望他們多了解消費者的立場。」 工管二年級生葉德慧獲撮合與陳太交誼,她覺得學長計劃很有趣,「光是跟閱歷豐富的學 長聊天,已經有所得著。我也很想知道他們怎樣看我們這一代。」她說。 未與陳太會面之前,葉德慧對陳太的印象都是來自電視和報章,「螢幕上的陳太是嚴肅而 雄辯滔滔,絕對是現代女強人的模樣。可是,在酒會見面後,發覺她十分隨和,但比我想像中還 要忙,好不容易才能安排到和她吃一頓午飯。」 「我們毫無代溝,天南地北無所不談。」葉德慧說:「我最愛問學姐關於工作的事情,特別 想知她身居要職,是如何作決定?決定錯了又怎麼辦?陳太則想了解我的學業狀況,更有興趣知 道我的日常生活。她還鼓勵我多參與課外活動。」 儘管陳太很忙,當葉德慧請她擔任交流計劃的推薦人時,陳太第一時間以電郵回覆,令她 感激不已。 陳太則認為葉學妹性格成熟,但由於自己工作繁忙,至今只能和葉德慧午飯會面一次,心 有歉意。故此,她特地把月前在外國主講關於保障消費者未來工作方向的講辭複印一份予學妹, 供她參考。 陳太寄語葉德慧及其他學弟學妹,「要珍 惜校園生活,一生中最好的知己可能就是在大 學時期找到的,我便是在崇基結識到我的丈 夫。除學習專科知識外,更重要的是鍛鍊思 考,並多參與課外活動如學生會的工作,從中 汲取的經驗,日後必有所用。」 葉德慧是中國貿易學會會員,學會每年 會籌辦「中貿節」,而其中一項活動是參觀商 業或有關機構。葉德慧乘認識陳太之便,今年 安排了學會會員到消費者委員會參觀,滿以為 有機會可再見學姐,誰知參觀當日,兩人都各 有所忙,其後又未能出席「千禧春茗」,唯有留 待日後再作安排了。 雖然如此,葉德慧認為相處的時間多寡 並不重要,關鍵是能否分享學長的經驗。她 說:「與陳太相處的經驗是寶貴而開心的,所知 所聞是在校園得不到的。有這樣的學姐是我 的幸運,我有決心在畢業後繼續維持這段友 誼。」 陳黃穗女士很忙,記者多次希望能同時訪問她 和葉德慧,但始終未能安排到合適的時間, 所以也只有她們這幀在開幕酒會上的合照。 汪長智提醒學弟要待人以誠 崇基校友會會長汪長智博士(一九六零年化學)縱橫電影界四十年,參與製作的電影不計其 數,曾獲 Southern California University for Professional Studies 頒授工商管理榮譽哲學博士學位, 和法國政府 Chevalier des Arts et Letters 勳銜。汪博士一九六八年接掌父親創立的沙龍電影製作公 司,為本港及外國製片商提供技術支援,亦參與製作多部國際知名電影。 汪博士早在崇基求學時代已切身感受到 「學長」協助的重要。「家父在一九五七年開始 為『麗的呼聲』製作十分鐘的電視新聞,所以 每天下午我都乘搭一時三十八分的火車離開 校園,充當父親的攝影記者,晚上才回崇基 宿舍。家父身兼兩個角色——父親與學長, 教導我認識社會工作環境,和如何與不同人 士交往。」 畢業後,他投考政府新聞處新聞主任, 該職位的學歷要求是大學學士,可是當時崇 基頒發的只是文憑,幸而汪博士的兼職經驗 獲新聞處確認,不但聘用了他,而且入職後 不久便獲推薦,遠赴英國最大的錄影廠接受 三個月的訓練。 「雖然只是短短的三個月,但卻大大擴 閣了我的視野,對人生目標有了新的啟發, 整個人就像開了竅的,所學所得終身受用。」 因此,當李沛良院長提出舉辦學長計劃,汪博士即表支持。 初見這位有數十年社會經驗的學長,會計學院二年級的高建邦覺得汪博士很慈祥,和藹可 親。他們的年紀雖然相差四十載,但相處並無隔膜,彼此以英文名字稱呼對方。高建邦說: 「Charles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一句話:『要令對方明白為何自己是最佳的合作夥伴』。我 經常反覆咀嚼這句話,並以此為處事待人的原則。」 高建邦曾經參加崇基學院的暑期交流活動,從中獲益甚多,所以他對學長計劃的期望也很 大,「自己的社會網絡狹窄,接觸的不是同輩,便是教師,對商界實務了解更少,希望能從學長 身上汲取多些社會經驗。」他說。 汪博士稱讚高建邦性格主動、勤力、能處處為人設想,且樂於主動接觸別人。他認為只要 高同學能把握這些優點,並秉持「待人以誠」的宗旨,願意「付出比承諾更多」,成功的機會肯 定較別人大。 他們經常聯絡,甚麼方式都用上了,包括信件、電話、電郵。「剛開始時,我怕 Charles 對 我的認識不深,所以特地寫信給他作自我介紹。」高建邦說:「不久我即收到 Charles 的中文回 信;我再給他寄電郵,他很快又以電郵回覆, Charles 的確是與時並進,絕不脫節。」 他們曾一同出席懲教署的酒會、參觀電視製作和「千禧春茗」,稍後高建邦還會參觀汪博士 的電影公司攝製電影的情形。 高建邦(右)表示,雖然只是與汪長智學長(左)交往 了四個多月,但已獲益良多。 中大通訊 3 第一六一期 二零零零年三月十九日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