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183

吾繫學校吾繫班房展覽 建築學系上月二十一日舉行「吾繫學校一實驗場暨展覽」開幕典禮及「吾繫班房」設 計比賽頒獎典禮,展出富啟發性、互動性和創意的夢幻校園設計實驗場,以及 中小學生的「吾繫班房」參賽作品等。展覽假香港藝術中心五樓包氏畫廊舉行,展期 至本月十二日。 「吾繫班房」中學組 冠軍為聖公會李炳中學 和嘉諾撒聖心書院,小 學組冠軍為聖保羅男女 (堅尼地道)小學和保良 局莊啟程小學(圖)。 是項活動為建築學 系「廿一世紀香港創新學 校設計指引」研究計劃的 一部分,由教育署、香 港建築師學會和香港藝 術中心協辦,並獲優質 教育基金贊助。 護理學系十周年步行籌款 護理學系與該系校友會於三月三十日在校園合辦步行籌款活動,籍以設立 獎學基金,獎勵成績優異的護理學學生,順誌學系十周年紀念。 活動獲各方醫護人士熱心支持及慷慨捐助,暫已收到款項逾二萬元。 護理學系系主任麥建思教授連同嘉賓主持開步禮。步行起點為大學廣場, 經士林路及環迴路,以大學火車站為終點。參加者約一百人,均能於一小時內 行畢全程,並獲發證書。 滬 港 發 展 聯 合 研 究所 中 大 復 旦 攜 手 探 索 兩 地 暨 國 家 的 路向 本校和上海復旦大學於年初合作成立了滬港發展 聯合研究所,就國家的經貿、文化、敎育和區域發展 進行政策研究,並為香港和上海在新世紀的發展提供 策略性建議。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所長楊汝萬敎授及復旦經濟 學院院長陸德明敎授出任新研究所的聯席所長。研究 所在兩校設址,中大所址位於利黃瑤璧樓五樓,由香 港亞太研究所提供行政支援。 合作緣由 楊汝萬敎授透露,李國章校長 去年趁復旦代表團來訪,跟復旦王 生洪校長商談加強兩校合作研究事 宜,結果成立了這個以政策及對策 研究為核心工作的聯合研究所,成 為中國高等敎育史上的創舉。在全 球化趨勢及中國經濟急速轉變下, 研究所將主力探索香港和上海的可 持續發展,對滬港和國家的社會經 濟發展作出前瞻性的建議。 楊敎授指出,香港和上海雖非 毗鄰,但關係既深且遠。雙方在人 才、資金和技術上的交流,對彼此的社經發展都有深 刻影響。港滬均是濱海城市,背靠不同的腹地,在全 球化及區域化的浪潮下,各有發揮,並應致力延續雙 方互補的傳統,加強溝通,為提高中國在國際社會的 競爭力而緊密合作。 他説:「在廿一世紀,影響中國發展的兩大元素 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及西部開發。中大和復 旦對國家的經貿及改革發展素有研究,積聚了很多經 驗和人才,有能力就影響國家未來數十年發展的課題 深入研究,並提供建議。」 四大研究課題 楊敎授表示,研究所的四大研究課題包括中國加 入世界貿易組織、西部開發、文化發展、敎育改革。 各課題都設有專家組,由兩校各自匯集精英學者組 成。中大已凝聚了校內四個相關研究所的骨幹,並會 吸納本地和海外的專家學者。楊敎授已於三月跟研究 所的中大成員開 會,釐定了工作目 標和進度,各項研 究已相繼開展。 「中國入世」由段 樵敎授和宋恩榮敎授 領導,研究主力來自 亞太工商研究所和經 濟學系,從經濟發展 入手,旁及其他受經 濟發展帶動的環節, 尤其貿易和法律方 面。例如國內知識產 權的管理一直備受關注,甚至令一些外商暫延在國內 投資,而中國「入世」後若能落實遵守國際的規定,便 可吸引外國資金,香港也會從中得益。 「西部開發」是國家在一九九九年訂定的政策,是 繼七八年改革開放後的另一重大發展方向。香港亞太 研究所一直深入研究國內的改革成效,楊汝萬敎授更 是這方面的專家,在九十年代先後出版了多種專著, 論述廣東、上海、福建的改革發展。他會與其他研究 成員到西部實地考察,並援引沿海 省市的發展經驗,提供一些策略性 規劃方向。 至於文化發展方面,楊敎授 説:「香港戰後的文化發展有韌力, 輻射範圍大。例如香港的報章在全 球主要城市都可買到,個別甚或有 地區版,十分不容易,這跟港人移 民後,仍然與香港保持聯繋固然有 關,更大原因是出於文化上的需 要。另外,港產片的創作成就亦有 目共睹。上海在上世紀二、三十年 代的文藝創作處於巔峰,也是全球 大都會之一。由於底子厚,現在要 重新發展,很快便追上來。」究竟 「港滬文化發展」的未來貢獻和影響 又會如何?人文學科研究所所長梁 元生敎授會負責策劃港方的一系列 研究。 至於香港近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敎育改革,一切仍 在摸索中,毫無頭緖。相反,上海的敎育改革急速, 成效也是全國第一,可給予香港一些啟發。香港敎育 研究所所長盧乃桂敎授等會深入探討兩地的「敎育改 革」,總結一些經驗,供決策者參考。 擔當民間智囊 楊汝萬敎授期望滬港發展聯合研究所能夠成為民 間智囊組織,但如何達至呢?「這主要取決於研究成 員是否投入,以及研究成果是否有分量。」除了專家 組各自的大小會議外,研究所已決定按上列研究專題 的次序,輪流在香港和上海舉辦相應的年度學術會 議。首屆會議將於本年十二月在香港召開,就中國加 入世界貿易組織提出一些兩地發展的政策性建議。 研究所又會出版周年活動報告和年度學術會議論 文集;而中大負責的研究項目成果,將交由香港亞太 研究所以新的書系出版。研究所的理事則由港滬的 政、商界領導出任,例如香港方面有立法會田北俊議 員、行政會議成員兼香港工業總會主席唐英年議員、 香港上海總會李和聲會長,以及聲寶一樂聲(香港)有 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兼浙江省政協常委李達三博士,可 望加強與地方決策層的連繫。 但千里馬遇不上伯樂又如何?楊敎授無奈地説: 「我們身為學者,本分是做出研究成績來,繼後不宜 做太多游説工夫,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 過,我們會隆重舉行年杪的第一個大型會議,引起各 方關注。」 為了保持超然地位,研究所沒有亦不打算申請政 府的研究基金。所以,楊敎授正忙於向各界(尤其跟 上海有淵源的人士和組織)籌募經費,為這個中國高 等敎育史的創舉尋覓贊助人。 蔡世彬 楊汝萬教授 中大通訊 第一八三期 二 零 零 一 年 五 月 四 日 2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