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184

工商管理學院張偉雄教授 張偉雄敎授三月帶領學生到美國參加個案研究比 賽時,知道獲得了校長模範敎學獎,卻沒有特別的 感覺,原因是「獎項未到手,只是一道消息。」 這大概是他與學生溝通的慣常表達方 式。他稍頓後接續説:「我當然重視這 獎項,但得到校方的認許並不足 夠 , 更 重 要 的 是 學 生 的 反 應。」學生對他的敎學評價 又如何呢?當然很好,否 則他怎能連續七年奪得 工商管理學院的「優質 敎學獎」? 張敎授是商學院的校友,放洋美國後,重返母校任敎。比較 他的大學同窗與學生,他的結論是:從前的大學生主動讀書,主 動追尋知識;現在的資質較佳,絕對有讀書的能力,但缺乏動 力。 他於是盡量採用各種各樣的方法,目的只在於提高學生的學 習動力和興趣。例如他的辦公室便不是常見的文山書海格局,而 是開放舒適,充滿小玩意和食物,學生可隨意出入,找些吃的, 找些玩的,最好是順道也找些學問。他講授的組織行為學,最著 重人際互動,與資訊科技輔助敎學無甚關連,然而為了讓學生有新 鮮感,他便開設了網上研討論壇,學生的反應良好,論點每經深思 熟慮,表現比課堂上為佳。 結果是他多花了時間指導和評核學生的網上討論。敎師的私人時間 與花在學生身上的時間是零和遊戲,「這要自己衡量,老實説,我給家庭 的時間最少。」除了講課外,他每年還負責訓練十二名精鋭商學生的思辨能 力,每週做專題研究和分析,更不時要帶領他們到各地比賽;暑假的「空 檔」,他負責主持學院的海外學習計劃,安排學生到日本的主要商業機構交流學 習……他一心將自己求學時沒有的東西帶給他的師弟、師妹。 但這個好好先生的形象只會在本科生面前出現,轉身對著研究生,他會變臉成為 異常嚴苛的導師。「原因都是為了他們好。例如我敎的研究方法,是學術和商業研究的基 礎工具,研究生日後發展的優劣,跟他們能否掌握和靈活運用這些工具有很大關係。」 張敎授表示,政府用納税人的金錢來辦學,當然要求最好的敎育成果,但在評核大學敎師的 表現時,卻只要求他們在敎學方面達到一個及格的水平,制度並不完善。中大校方能在注重研究 成績之餘,表揚敎師的敎學成就,可起鼓舞作用。 五月十一日後,校長模範敎學獎對張敎授來説,當不再只是一道消息。 教育學院劉兆瑛教授 「知道得獎的一刹那,非常開心、 興奮。敎學二十二年,第一次得獎, 而且是與敎學有關的,我視之為最 高榮譽。」敎育心理學系劉兆瑛敎 授説。 學 生 得 知 他 獲 獎 , 反 應 熱 烈;學生開心,他就更加開心, 因為他的敎學表現兼得校方和學 生的肯定。 劉敎授説:「能夠得獎,跟我 在中學的敎學經歷有很大關係。」 中大畢業後,他在麗澤中學任敎五年,繼而出任中聖書院校長。他雖身為校 長,仍堅持上課,卻每因校外會議而被迫「走堂」。由於他極喜歡並且享受敎 學工作,六年後終於轉職浸會大學,重上全職敎學的前線。 他於一九九九年一月回母校中大任敎,負責「課室管理」、「敎師個人成 長」、「學生輔導」等師訓科目。這些科目的導師除了要掌握理論重點外,最好 還能將理論與個人經驗結合,以敎導學生如何有效地在中小學授課。他根據 學生的需要剪裁內容,安排不同的課堂活動如小組討論、個人反省等,再通 過真實例子來演繹理論的要點。 儘管資訊科技給各方奉為必須掌握並採用的現代敎學工具,劉敎授卻認 為敎師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敎學元素。他在研究院深受到導師林孟平敎授的 影響,主張人本敎育,以真誠、同感和尊重的態度來啟導學生。「同感指代入 學生的處境,明白他們的感受。例如兼讀制的學生日間要講課,晚上還趕來 中大上課,可以想見,他們已相當疲倦。我通常會向他們説『我了解你們因工 作了一整天感到很累,間中會打瞌睡,這是不打緊的』。這麼多説一句,便可 給學生正面的鼓勵。」當然,他也不會忘記向學生説:「但今晚我準備了一些 很重要的課題,希望跟你們分享……」以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劉敎授説,其實兼讀制學生不時提出的具體敎學問題,有助他闡釋敎育 理論,並且豐富了他課堂的內容;全日制課程的學員大多敎學經驗較淺,但 會花更多時間閲讀文章和鑽研理論,可謂各有優勢。而敎學生涯中令他最感 興奮的,莫過於看到學生的成長,尤其以前中學裡一些被認為學習能力稍遜 和行為有問題的學生,「十多年後的今天他們已有長足的進步,令人更感開 心。」從這個角度看,其實劉敎授歷年來已有豐碩的收穫,只不過今年才首次 得到具體的獎項,以茲紀念。 二零零零年度 校長模範教學獎 七 名 敎 師 在 敎 學 上 有 卓 越 表 現 , 獲 李 國 章 校 長 嘉 許 , 並 奪 得 二 零 零 零 年 度 校 長 模 範 敎 學 獎 。 頒 獎 典 禮 於 本 月 十 一 日 在 利 黃 瑤 璧 樓 一 號 演 講 廳 舉 行 , 由 李 國 章 校 長 主 持 。 獲 獎 者 為 文 學 院 盧 瑋 鑾 敎 授 、 工 商 管 理 學 院 張 偉 雄 敎 授 、 敎 育 學 院 劉 兆 瑛 敎 授 、 工 程 學 院 呂 自 成 敎 授 、 醫 學 院 陳 家 亮 敎 授 、 理 學 院 朱 明 中 教 授 和 社 會 科 學 院 梁 偉 賢 博 士 。 他 們 各 獲 足 金 金 牌 一 面 和 獎 狀 一 張 。 出 席 典 禮 者 約 一 百 人 , 包 括 大 學 校 董 、 大 學 主 管 人 員 、 敎 務 會 成 員 、 高 級 行 政 人 員 和 得 獎 者 邀 請 的 嘉 賓 。 本 刊 在 頒 獎 典 禮 舉 行 之 前 , 訪 問 了 他 們 , 以 下 為 他 們 的 得 獎 感 受 和 敎 學 心 得 。 文學院盧瑋鑾教授 一 份 總 結 數 十 年 敎 學 的 成 績 表 「每個敎師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很難説有一個 人能比所有人都好。」盧瑋鑾敎授説。然而,她仍 十分感謝校方對她的鼓勵:「快要退 休了,這可以説是退休前拿到的一 份總成績表,也算是對我過去敎學 工作的肯定。」 敎 學 乃 高 度 的 藝 術 盧敎授認為敎學是一種高度的藝術。敎師除要有學問、有個人研究外,更要在與學 生接觸的過程中,用真摯的感情和關注去傳授學識,這樣才能取得最大的敎育成效。在 她的敎學生涯中,她始終強調「學生為主」,就算做研究,也是為了學生好。現在講究採 用科技及各種媒介輔助敎學,盧敎授並不反對,但與學生的人際接觸仍是最重要的,文 科敎師更有需要。 出 了 名 的 嚴 師 盧敎授在開課時多先向學生表示:「我是出了名『嚴』,出了名『惡』的。你選我的課, 是你自己送上門來了。」她説:倘若老師對學生要求嚴格而講道理,且表現認真和投入, 學生是會理解和接受的。不過,盧敎授表示,為了讓學生學得更好,也有遷就他們的時 候。「我以前一板一眼,靠一枝粉筆,一塊黑板,就可以敎學,但現在學生喜歡在輕鬆的 環境接受敎育,我也會採用一些較生動的方法,例如安排一些走出校園的活動,或是多 用些影像輔助,令他們可以有更深刻印象,更豐富的聯想。」 敎 學 相 長 「我喜歡敎書,因為學生的反應經常敎曉我很多東西。」盧敎授舉例説,「香港文學散 步」一科最近講六十年代的作品,談到自內地逃難來港的人。她對學生説:「我們大學生也 去救援那些人,可惜沒有人把這些情景好好記錄下來。」到了第二次上課時,竟有學生帶了 一盒錄像帶來對她説:「我父親就是那時逃來的。我請他對著攝錄機把自己的經歷講了一 遍。」盧敎授由是想起她也認識一些了解當時情況的人,便也以同樣方式收集了這類資料。 「而最使我感動的,是那學生從沒想過他父親會這樣自然地道出數十年前的經歷,增進了父 女之間的理解。對於這種回應,不是敎師的人,是很難體會到我的感觸和歡愉的。」 作 為 人 師 至 為 重 要 稍為認識盧敎授的人都會感覺到,她的學生都很有禮貌。是不是盧敎授在這方面花 了很多功夫呢?「老實説,恐怕現在很少人會對學生的生活小節過錯,都苦口婆心地勸 勉。」盧敎授的原則是,明知學生不喜歡聽,她也照樣講,講了他們不聽是他們的事,但 她不説就是失職。盧敎授覺得,做老師應通過學科,敎嘵學生理解「人」,作為人師永遠 比經師更為重要。 中大通訊 第一八四期 二零零一年五月十九日 4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