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Special Issue (2002)

致中大全體員生的公開信 一九九五年十月,我曾以候任校長的名 義,給大家發了一封公開信。信的末段這樣 說:「對於是否接受中大校長的任命,我確曾 經歷一段内心掙扎。校長的薪酬是否高於現 時的收入,這點並不在考慮之列。令我再三 躊 躇 不 定 的 , 是 我 必 須 放 棄 醫 學 上 的 工 作……偏若要我離開醫科教學的崗位,那必 須是一件有更大效益,更需要我的工作。」 七年後的今天,我向大學校董會辭去校 長之職,並接受了香港特區政府的邀請,於 八月一日正式就任教育統籌局局長。 此刻回看九五年我所說的話,我發覺兩 次轉職的心路歷程,竟是如此相似。 令我再三思量的,是我應否在此刻放棄 中大的工作,我又能否在新崗位有更大的發 揮。究竟是中大需要我多一些,還是香港需 要我多一些呢? 過去二十年,我一直在中大服務,先是 擔任外科學系的主管,以治病療傷,培訓未 來醫生為職志;然後是出任醫學院院長,致 力於改良教學,鼓勵研究,加強設備,以及 提高師資;再就是獲委為大學校長,負責領 導中大邁向新紀元。多年來我的工作始終離 不開教育——從傳授醫術,到管理醫學院的 運作,到掌領大學的發展,莫不與醫學教研 和教育行政有關。僥倖的是,每一次轉換崗 位,我都可以在一個新的層面為更多的中大 員生服務。這次我接受新職,也只是再換一 個工作崗位,在一個全新的層面,繼續為包 括中大在内的教育界服務,為整個香港服 務。 我們都知道,當前高等教育的種種問 題,跟基礎教育和中學教育息息相關,無法 單獨處理和解決。至於整體教育素質應如何 提升,更往往要從多個角度,分多個層次去 通盤考慮和計劃,這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 極其關心的課題。如今我可以運用自己的專 長和經驗,去為香港制訂教育政策,排列優 次,更好地分配資源,改善教學素質,我視 之為進一步施展抱負的機會,希望可以盡一 己之力,為香港作出更大的貢獻。我樂意接 受這個挑戰並為此而作出承擔。 回想我上任之初,曾承諾要致力維護學 術自由和大學自主,提高行政效率,加強與 國内外學術機構的交流,爭取社會各方的支 持以拓展資源,並將之公平分配,務求帶領 中大成為區内一流大學。 為了上述種種,自問就任校長以來,未 敢稍有鬆懈。時至今日,中大在收生、聘 任、開設課程、學術評審等各方面的自主權 絲亳無損,教研人員的學術自由從未受到干 預。自九七年開始的大學内部審核和行政管 理檢討,也從未間斷,無論是管理效率或是 成本效益,都得以逐步提高,更於九九年贏 得教資會的嘉許。大學的國際聯繫,亦隨著 日益蓬勃的交流活動和不斷增長的合作協議 而大為加強。至於發掘新的收入來源,爭取 更多捐款以滿足大學發展的需要,則無時無 刻不是我的重要任務;過去六年,各方捐助 增長迅速,這些資源用於提升教與學的素 質,改善校園設施和環境,以及加強研究活 動各方面,都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六年下 來,在過去三位校長所建立的穩固基礎上, 中大取得了驕人的進展。教資會去年中公布 新世紀第一個三年撥款期各大學的資助額, 中大取得的資助是眾院校之冠,足證我們的 教研成績和水準極佳。再從各院校今年初推 出的拔尖計劃的反應來看,亦見到中大最受 本地高中尖子的歡迎。即將離任之際,更欣 悉我們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今年獲評為亞太 區第一;對我來說,這無疑是最有意義的送 別禮物。 今天的中大,是一所穩重成熟,充滿信 心,運作暢順的大學,絕不會妄自菲薄,對 本身的潛能和實力有所懷疑。 在世紀交接之際,我們更順應社會之 需,開設了不少新學科,以配合知識經濟的 來臨。校内的行政及教學單位也反思各自的 使命和目標,並制訂策略以集中發展本身的 強項。中大員生的素質、信心和士氣,是繼 續爭取卓越成就的軟件;而與之配合的眾多 硬件,將會陸續落成。它們包括中國考古文 物藝術博物館,教學酒店,教育學院新教學 棲和附設的中小學,工程學大樓第二期,醫 學院臨床醫學大樓新翼,理科高危實驗室專 用大樓,行政樓新翼,新學生宿舍,以及設 於美國銀行大廈 的 市 區 教 學 中 心。校園處處都 展 現 蓬 勃 的 生 機,見證中大的 不 斷 成 長 和 壯 大。 大學既已確 立 了 健 全 的 制 度,各學院學系 又已釐清了未來數年的發展方向,我深信, 在我離任後,中大將會繼續穩步向前,朝更 高的目標進發。 然而礙於新任命的種種程序問題,我未 能盡早把政府的邀請通知校董會、大學管理 層,以及所有的中大員生,致令產生了不必 要的疑惑和憂慮,為交接問題製造了額外的 困難,也為不少同事增添了辛勞。猶幸所有 問題現已得到解決,在此我向曾經協助處理 交接的同事致以衷心的感謝。 二十年於兹,我個人的發展與大學密不 可分,中大將永遠是我心之所繫。離別在 即,倍感依依;最捨不得的,是我多年來視 之為家的校園,朝夕與共的大學師生,和任 勞任怨的各級同事。我在這裡孕育過不少夢 想,實踐過不少抱負,與你們一起走過中大 的成長路。記憶中有言笑晏晏的歡敘,也有 面紅耳赤的爭辯;有鬥志高昂的時刻,也有 傷心沮喪的日子;我們從逆境中學會放下分 歧,互相激勵,攜手克服困難,努力建設中 大;今日我們都以中大的成就為榮。 要履行新職,我不得不離開中大;但在 感情上,二十年的深厚關係把我們緊緊連在 一起,我永遠是你們中間的一分子。 明年的四十周年校慶,我殷切期望你們 會邀請我回來參加。 李國章 二零零二年七月廿五日 中大通訊 1 專刊 二零零二年七月三十 日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