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228

理學院劉煥明教授兩手準備 應付削減撥款的衝擊 新任學院院長專訪 理學院新任院長劉煥明敎授指出,學院當前最大 的難題就是大學敎育資助委員會將削減撥款, 而更令敎職員焦慮不安的,是至訪問的一刻,削減細 節仍未公布。他身為主管人員,現在能做的,只 是先假設削減方案和相關的應變對 策,另方面是積極開源紓困。 修課式研究課程先受影響 最先受到衝擊的是修課式研究識 程。劉敎授説:「理學院只有數學系 和物理系開設此類課程,修讀者以中 學敎師為主,目的是加強自身的知識 水平。雖然學員人數不算很多,但鑑 於社會仍有需要,即使經費被削減, 我們還是決定繼續辦下去。」長遠來 説,修課式研究課程終須轉為自資, 因為政府已表明撤回對這類課程的資 助。「事實上,現時已有部分學額是 自資的。」 未悉撥款削減詳情 劉敎授表示,敎育機構經常都會面對資源的增減 問題,本來是沒有甚麼大不了。增加時,當然有利發 展優先項目;削減了,除緊守優次的原則,也要把效 能盡量提高,更要盡量減少傷害。可是,對是次撥款 的削減,他苦笑説:「十分棘手的問題,也沒有解決 良方。」 他解釋説:「最大的困難不是資源收緊,而是未 知何時開始削減、減多少、怎樣減等細節,政府事前 亦沒有諮詢我們的意見。這會令敎師焦慮不安,產生 無力感,懷疑自己的努力是否受到社會的認同,可以 肯定的説,士氣已受打擊。」 他亦擔心削減會太快太急,大學未必承受得了。 「敎學和研究是長期而持續的工作。大學不是茶餐 廳,遇上生意欠佳便裁員,日後生意額上升,又即時 可以增加人手。如果要求大學在一年內削減百分之十 至十五的開支而不影響敎研質素,實無可能!再説, 要是減幅太大,即使是在十年內完成,也有問題。舉 例説,一位敎師的敎學生涯約三十年,若平均每年有 一位敎師退休而又不填補空缺,可減少的人手為百分 之三點三(即一除以三十),要十年才可節省百分之三 十三。可是,這也代表十年都不會有新敎師,敎研隊 伍會出現斷層。」 劉敎授強調,如果社會需要節省敎育開支,大學 是可以配合的,但事前必先要有全盤和理性的計劃, 絕不能一蹴而就。 應變策略 縱使削減撥款的詳情尚未公布,但總須先作準備。 劉敎授正與同事作不同情況的假設,然後逐一分析,找 出哪裡可以承受較大的削減而又不影響整體表現,再擬 定應變方案,以及三至五年的財政預算。 劉敎授並透露,學院暫時不會開辦新的本科課程, 且會凍結敎師數目。他更承認未來會有精簡人手的壓 力,「這將是艱難的抉擇。不過,我們必先會制定一個 嚴謹、公平,且得到同事認同的機制。」 三大挑戰 敎學法的改變 在資訊爆炸的今日,新知新見不斷湧現。劉敎授坦 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敎學法未必切合現時需 要。校方於兩年前提出了新的敎學理念,就是以學習 過程和技巧為本,著重敎導學生如何搜集資料,如何 將之處理、過濾、分析,用以解決問題。「對院內敎師 來説,這是新的挑戰,意味著他們需要嘗試改變敎學 法,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技巧,使他們畢業後,仍能 持續進修,終身學習。」 劉敎授補充,部分同事已開始試用不同的敎學法, 而他亦獲敎資會二百六十五萬港元的敎學發展撥款, 與學能提升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如何在理科敎學中應 用「超認知」( metacognition ,即是學習如何去學習)和個 案為本理論,他會用這種新敎學法敎導今年材料科學 與工程學的一年級學生,檢試其成效。 課程的修改 隨著中大增收外地本科生(今年共有一百一十名, 人數是全港大專院校之冠),大學進一步走向國際。劉 敎授認為,作為一所國際化大學,課程內容必須與世 界接軌,加上中大近年招收了中六尖子,本科課程內 容必須相應調整,才能兼顧不同學生的需要,該院已 就此展開工作。 新的工作 他又説,首次擔任院長,對許多工作仍未熟悉。 劉敎授是本校化學系校友,一九九七年返回母校服 務,又曾先後擔任材料科學(後改稱材料科學與工程 學)學科主任及物理系系主任,對大學環境和行政工作 不是相當熟悉嗎?他謙虛表示:「這些經驗當然有用, 例如自己曾負責籌備全新的材料科學課程,親身體會 整個過程,也更了解同事的感受。唯是,院長負責的 事務牽涉整個學院的需要和發展,層面較廣,考慮的 問題未盡相同,我還在學習中。」 挫折與滿足 談到這六年的工作,劉敎授慨嘆 香港的敎育政策變化太急也太快,就 以一個本科課程來説,由籌劃、面 世,以至看到成效,最少得花上六、 七年,不應該怱怱「上馬」,還未見成 效又要取消。「我在加拿大深造、任 敎和做研究近二十年,當地的敎育也 經常在變,但不會倉卒地變,而是慢 慢調校,成效更為理想。」他承認曾 有過挫折感,也有意興闌珊的時候。 不過,回心一想,人生豈是每天都盡 如人意的?從大局來看,只要能對學 生和社會有所貢獻,無愧於心,便已 足夠。 劉敎授滿意理學院多年來取得的成績,並説: 「我們一直精益求精,不斷提升效能,中學生對中大 理學院都有很高的評價,認為我們的敎師具敎學熱 誠,對學生負責,並緊貼最新的學術發展。學院的成 就也是展示大學十年發展目標的好例子。」 專人發展自資課程 劉敎授透露,該院正聘請一位兼具理科和商業知 識的職員,專責市場調查,了解社會需要,為學院找 出哪些學科有發展潛質和空間,以開辦自資的研究課 程。 他説:「今天的香港是知識型社會,不少畢業生 曾向我們反映,工作上有持續進修的壓力,可見社會 對高等敎育服務的需求殷切。但我們沒有開拓敎育市 場的經驗,難以迅速回應社會的渴求。另方面,學院 早有意圖與科研發展機構合作進行科技轉移,所以這 次我們希望能找到一個既了解理科最新走向,又善於 管理有關工作的專才。是次招聘是一項投資,希望能 為學院增加資源,帶來新的機會。」 開展主題研究 劉敎授又認為,多開展合作和主題研究計劃,是 另一可行的發展方向,「這樣可集中資源,發揮更大 的效益。至於要從事哪些方面的合作研究,我需與院 內同人討論,作策略性的部署,冀能達至臨界規模的 效益。」 陳偉珠 中大通訊 CUHK NEWSLETTER 網址 website http://www.cuhk.edu.hk/puo / 1. 本刊逢四日及十九日出版。 2. 來函或投稿請寄沙田香港中文大學秘書處出版事務處《中大通訊》 編輯部(電話 2609 8584 ,圖文傳真 2603 6864 ,電郵 pub2@uab. msmail.cuhk.edu.hk )。 3. 投稿者須附真實姓名、地址及聯絡電話,文章則可用筆名發表。 4. 編輯有權刪改及決定是否刊登來稿,不欲稿件被刪者請預先聲明。 5. 本刊所載文章只反映作者之觀點和意見,並不代表校方或本刊立場。 6. 所有內容未經編者書面准許,不得轉載。 7. 本刊每期發行三千八百份,免費供校內教職員索閱,部分郵寄本地教 育機構及與大學有關人士。私人索閱,請致函本刊查詢。 1. Th e Newsletter i s published on the 4th and 19th of each month. 2. Al l contribution s an d suggestions should be sent to the Editor, CUHK Newsletter, Publication Office , University Secretariat ,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 f Hong Kon g (tel. 2609 8584; fax. 2603 6864; e-mail pub2@uab.msmail.cuhk.edu.hk). 3. Contribution s should bear the writer's name and contact telephone number, and may be published under pseudonyms. No anonymous letters will be published. 4. Th e Editor reserves the right to reject contributions an d to edit all articles withou t notice for reasons of clarity, length or grammar. Those who do not want to have their articles amended should indicate clearly in writing. 5. Th e views expressed in the CUHK Newsletter ar 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are not necessarily those of the University or the Editor. 6. N o part of this newsletter may be reproduced without the written consent of the Editor. 7. Thi s publication has a circulation of 3,800 and is primarily intended for staff members of CUHK . Copie s ar e also sen t to loca l educationa l institution s an d individual s assoc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Those who wish to be included on the mailing lis t please contact the Newsletter direct . 截稿日期 Deadlines for Contributions 期數 Issue no. 出版日期 Issue date 截稿日期 Deadline for contributions 229 4.11.2003 21.10.2003 230 19.11.2003 4.11.2003 231 4.12.2003 19.11.2003 232 19.12.2003 4.12.2003 233 4.1.2004 15.12.2004 234 19.1.2004 5.1.2004 235 19.2.2004 5.2.2004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事務處出版 編輯:梁其汝 助理編輯:蔡世彬 李琪 陳偉珠 製作:林綺媚 Published by the Publication Offic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ditor: Amy K.Y. Leung Assistan t Editors: Piera Chen, Lawrence Choi Graphi c Designer: Ada Lam 印刷:鮑思高印刷有限公司 Printing: Don Bosco Printing Co. Ltd. 4 第二二八期 二零零三年十月十九日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