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231

(上接背頁) 二零零三年榮譽博士簡介 饒宗頤教授 饒宗頤教授是蜚聲國際 的漢學家,在中國研究、東 方學及藝術文化多方面成就 非凡。 饒宗頤教授生於廣東省 潮安縣,幼承家學,青年時 整理其父親遺著《潮州藝文 誌》,刊登於《嶺南學報》,為士林所稱頌。一九四九 年來港,一九五二至六八年任教於香港大學,六八至七 三年受聘為新加坡大學中文系首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 期間曾任美國耶魯大學研究院客座教授及台灣中央研究 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教授。一九七三年回港,出任香 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七八 年榮休後,在法國、日本、中國內地、台灣及澳門周遊 講學。饒教授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偉倫榮譽藝術講座教授 及中國語言及文學榮休講座教授。 饒宗頤教授在學術研究與藝術文化方面成就超卓, 享譽全球。饒教授治學範圍極為廣泛,所涉及的領域包 括古文字學、敦煌學、考古學、金石學、史學、詞學、 音樂史、宗教史、楚辭學、目錄學、方志學等,著作等 身,已出版的各類專著逾八十種,發表論文五百餘篇。 代表作有《殷代貞卜人物通考》、《詞籍考》、《敦煌 曲》、《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中印文化關係史論 集》、《老子想爾注校證》、《文轍》、《畫(寧頁)》、《梵 學集》及《新加坡古事紀》等。饒教授的詩詞書畫亦享 盛名,先後出版了二十餘種詩詞集,還多次在香港、日 本、韓國、廣州及北京舉辦個人書畫展,並出版多種書 畫集。 饒宗頤教授對中國學術的貢獻馳譽國際,曾獲多項 獎項、榮譽博士及榮譽教授銜,包括法國法蘭西學院漢 學儒蓮獎、法國索邦高等研究院榮譽人文科學博士(首 位華人獲此殊榮)、印度班達伽東方研究所永久會員、 法國遠東學院院士、巴黎亞洲學會榮譽會員、中國敦煌 研究院榮譽研究員、北京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學術顧 問、中國國務院古籍整理小組顧問、台灣中央研究院文 哲硏究所諮詢委員、法國文化部藝術文化勳章、香港特 別行政區大紫荊勳章、國家文物局敦煌文物保護研究特 殊貢獻獎等。 饒教授愛護香港中文大學,曾惠贈許多書畫予中 大,退休後仍繼續指導研究生、授課及演講,不斷領導 研究新材料及新學說。數十年來,饒教授積極匡助大學 推動學術發展,提供寶貴意見,貢獻超卓。 余光中教授 余光中教授是卓越的文學家及詩人,曾任香港中文 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 余光中教授一九二八年生於南京,四七年中學畢業 後考入金陵大學外文系,四九年轉入廈門大學,開始發 表詩作。內戰期間隨家人遷居香港,五零年到台灣定 居。余教授一九五二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五九年 獲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其後返台灣師範大學 任教,一九六四及六九年兩次以富布賴特學人身分赴美 講學。一九七二年出任台灣政治大學西語系主任,七四 年應聘出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八五 年離港返台,出任台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現為該校 光華講座教授。 余光中教授是文學大 師,其現代詩和散文享有盛 譽。余教授的詩作多抒發詩 人的悲憫情懷,對土地的關 愛,以及對一切現代人、 事、物的透視、解析與捕 捉。此外,余教授還寫評 論、做編輯、從事翻譯。他 從事文藝創作已四十餘年, 著譯作品繁多,在當代文壇 上卓然成家,舉足輕重。他曾獲多種獎項及學術榮譽, 如國家文學獎之詩歌獎及吳三連散文獎,並四度獲頒台 灣《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 余光中教授對香港中文大學貢獻良多。余教授於一 九七四至八五年間任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 並在九十年代多次訪問中大。一九九二年余教授擔任新 亞書院的龔氏訪問學人,九三年任聯合書院的傑出訪問 學人。踏入二十一世紀,余教授為中大文學院主辦的首 屆(一九九九至二零零零年度)及第二屆(二零零二至 二零零三年度)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出任評判, 鼓勵文學創作的風氣,貢獻重大。 路甬祥教授 路甬祥教授現任中國全 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副委員長,他自一九九七年 起出任中國科學院院長,致 力推動國家科學研究及教育 發展。 路教授生於浙江寧波, 一九六四年畢業於浙江大學,七九年負笈德國亞琛大 學,取得工程科學博士學位後回國,在母校浙江大學組 建流體傳動研究室,並出任主任,成績斐然。研究室其 後改組為流體傳動與控制研究所,由路教授出任所長, 成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養了不少工程學學者。路教授 一九八八年出任浙江大學校長,九三年出任中國科學院 副院長,復於九七年出任院長。路教授在推動機械工程 特別是流體傳動與控制,以及高等工程教育的發展貢獻 卓越。 路教授持有歐、美和中國二十項專利,發表超過二 百五十篇科學研究和工程教育論文,並出版兩本科學著 作。他的研究為德國、日本、瑞典等多國列入教材、手 冊專著。路教授曾獲德國頒授多個獎譽,包括一九九七 年魯道夫•狄塞爾金質獎章、一九九八年洪堡獎章、二 零零零年聯邦德國星級大十字勛章、二零零一年洪堡基 金會維爾納•海森伯格獎章等。他研究開發的技術項目 被國家科委列入火炬計劃推廣,並於一九八八及八九年 先後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和三等獎,九三年獲光華科學 基金特等獎。路教授分別於一九九五及九七年獲香港科 技大學及香港城市大學授予榮譽工程學博士銜。二零零 三年,他獲澳洲墨爾本大學榮譽法學博士銜並出任德國 柏林工業大學榮譽校董。 路教授在推動工程科學發展及國家事務不遺餘力。 他是第三世界科學院士、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 士及中國工程院院士,曾於一九八六至九六年任中國科 協副主席,九零至九四年任國家教委高等教育諮詢委員 會主席,八九至九二年任國際繼續工程教育協會副主 席;並歷任中國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共產黨十四屆和十 五屆中央委員,亦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委員、國 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海外聯誼會副會長、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 長、中國繼續工程教育協會顧問等。 路教授與本港學術界及科學界有緊密聯繫,他曾任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委員,自一九九九年起出任香港創 新科技委員會特別顧問。 路教授與香港中文大學的關係緊密,對大學的科研 工作十分支持,並給予寶貴意見。他曾於一九九五年出 席由中大主辦的香港科學園研討會,並擔任講者;九七 年以中國科學院院長的身分,支持香港中文大學與中國 科學院合作,組建「地球信息科學聯合實驗室」,並親 自主持開幕禮;九九年為中文大學、香港大學及上海有 機化學所合辦的滬港化學合成聯合實驗室主持成立典 禮。他又支持中大於一九九八年主辦第一百零七次香山 科學會議之遙科學與機器人國際學術研討會,以及中國 科學院、香港中文大學與安信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 司於二零零零年簽署分子生物學研究合作協議。 Prof. Reinhard Selten Prof. Reinhard Selten 是 卓越的經濟學家,一九九四 年獲授諾貝爾經濟學獎。 Prof. Reinhard Selten 一 九五七年取得德國法蘭克福 歌德大學的數學碩士學位, 六一年獲德國法蘭克福大學 頒授博士學位。他在一九六七至六八年間出任美國柏克 萊加州大學講座教授,六九年獲德國柏林的自由大學委 任為經濟學講座教授。一九七二年,他加入德國比勒費 爾德大學的數理經濟研究院,八四年出任波恩大學經濟 學講座教授,現為該校經濟學榮休講座教授。 Prof. Reinhard Selten 自一九五零年代中期開始鑽研 博弈論,並於一九六五年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透過分 析對局者所下的理性和非理性決定來預測結局。博弈論 被形容為衝突與合作的數學式和研究,可廣泛應用於經 濟、政治及生物學等方面 。Prof. Selten 與 John Nash 和 John Harsanyi 兩位學者因為「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 理論方面有開創性的貢獻」,於一九九四年同獲諾貝爾 經濟學獎 。Prof. Selten 亦曾獲美國、中國、歐洲多所著 名大學及學術機構頒授多項獎譽及榮譽博士銜,其中包 括二零零零年的德國 State North-Rhine Westfalia 獎。 Prof. Reinhard Selten 熱心支持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 系的發展,並於二零零二年十月訪問中大,主持偉倫訪 問教授公開講座,講解博弈論。 6 第二三一期 二 零 零 三 年 十 二 月 四 日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