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252

大學獲七千四百萬元 協助推動中小學發展 本校獲政府劃撥七千四百萬港元,推展「優 化教學協作計劃」及「優質學校改進計 劃」,為中小學校長及教師提供專業支援服 務。這是單一院校歷來獲得最大宗的相關撥 款,更確立本校在學校發展領域的亞洲翹楚地 位。 教育學院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及香港 教育研究所上月與教育統籌局達成協議,於二 零零四至二零零九年推展「優化教學協作計劃」 及「優質學校改進計劃」。 「優化教學協作計劃」主要支援初中不同學 習領域及科目的發展,例如個人、社會及人文 教育、科學教育、數學教育、體育、綜合人文 科,以及倡議中的通識教育科等。面對中學學 制的改變,該計劃亦會強化教師的專業能力, 協助他們應付課程改革的挑戰。 該計劃由教育學院二十位教授、前線資深 教師及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學校發展主任 組成的專業隊伍,為學校及教師提供專業支 援。教育學院院長李子建教授出任計劃總監, 蘇基朗教授、余濟美教授、韓孝述先生及陳繼 賢先生任顧問委員會成員,張月茜女士任項目 經理。 「優質學校改進計劃」是全面的學校改進計 劃,目的是促進香港學校的發展及改變教育文 化,讓學生在各方面都取得出色的學習效果。 該計劃由香港教育研究所所長盧乃桂教授出任 總監,趙志成博士任執行總監,黃顯華教授任 研究及發展組主管,鍾宇平教授擔任管理委員 會主席。該計劃會透過與學校合作來提升校長 及教師的專業能量,並協助學校探究學與教的 效能、排列工作優次、優化校內自我評核機 制,以達至不斷自我完善的目標。 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及香港教育研究所 自一九九七年起已致力在香港推動全面的學校改 進,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合逾一億三千多萬元。 一九九八至二零零一年的「香港躍進學校計劃」 更是優質教育基金資助額最高的單項計劃;而二 零零三至二零零四年的「優質學校行動」及二零 零四至二零零五年的「學生領袖發展計劃——創 意批判、關愛承擔」均分別取得優質教育基金 第六輪及第七輪撥款的最高上限。 九位中科院院士服務中大 大學上月四日委任孔祥復教授為醫學院轄下的公共衛生學院防疫研究 中心的病毒學講座教授。孔教授是服務中大的第九位中國科學院院 士,其他院士包括博文講座教授楊振寧教授和丘成桐教授、工程學榮譽講 座教授高錕教授、外科講座教授劉允怡教授、化學講座教授黃乃正教授和 吳奇教授、化學系偉倫榮譽講座教授麥松威教授,以及計算機科學與工程 學系高級研究員沈緒榜教授。 孔教授一九六九年獲美國 范德比爾特大學醫學院頒授哲 學博士學位,八六至九九年出 任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生物化 學生理學實驗室主管。加入中 大服務前,為香港大學分子生 物研究所主管及講座教授。 孔教授一九九九年獲選為 中國科學院院士,科研成就卓 越,迄今共出版了二百六十八 篇研究文章,研究領域涵蓋分子醫學及基本醫學科學,包括愛滋病毒、癌 症、病毒傳染及傳統中醫藥。 他計劃與美國及內地的研究機構合作進行愛滋病、肝癌、腸胃癌及鼻 咽癌等研究,以提升香港在有關領域的研究水準。 高行健先生捐贈展 大學圖書館上月 十一至十五日 舉行「二零零零年諾 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 健先生捐贈展」,展 出高先生捐贈本校圖 書館的部分珍藏,包 括手稿、畫作、照 片、畫具、海報、藏 書及個人物品。開幕 典禮由副校長廖柏偉 教授(中)、圖書館 館 長 施 達 理 博 士 (右)及翻譯系系主任方梓勳教授(左)主禮。 高行健先生於藝術、戲劇、小說、散文創作,乃至文學理論方面,均 有卓越成就,蜚聲國際。瑞典文學院二零零零年頒發諾貝爾文學獎予高先 生,並讚譽其《靈山》等代表作,具有「普世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 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藝術和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高先生與 香港關係密切,並大力支持本校的文學藝術研究,多次應邀蔽校主持講座 及研討會,並於本校出版的《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發表文章;獲頒諾貝爾 文學獎後不久,又應邀到中大以「文學的語言」為題作公開演講。二零 零一年十一月,高先生更親臨中大領受榮譽文學博士學位,並為大學圖書 館館藏他的著作簽名誌念。 大學圖書館正籌建高行健先生特藏,蒐集一切與高先生有關的資料供 研究之用,並獲得高先生慷慨捐贈私人藏品。圖書館為答謝高先生的盛 意,特舉行此展覽,並設導賞團,由專業圖書館員介紹展品。 另,中文大學出版社上月十一日假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舉行講 座,題目是「高行健——文獻、文學、劇場」,由方梓勳教授、中大英文 系譚國根教授、施達理博士及劇場組合聯合藝術總監詹瑞文先生主講。 全港首宗人工頸椎盤植入手術 外科學系腦外科最近成 功為一名三十三歲病 人進行人工頸椎間盤植入手 術,舒緩病人由於退化性頸 椎間盤引起的神經或脊髓壓 迫痛症。這項新手術是全港 首宗,長遠可減低鄰近頸椎 間盤的退化程度,彌補傳統 頸椎融合手術的不足,並標 誌頸椎間盤外科手術發展的 新里程。 頸椎間盤病變多為退化 性疾病。隨著年齡增長,頸 椎間盤會逐漸失去所含水 分,繼而失去吸收震動的能 力。當椎間盤在頸椎區域破裂時,會對一條或 多條神經以至脊髓產生壓力,引致頸部或手臂 疼痛,肢體乏力,行動困難,甚至失禁。如不 及早治理,頸椎神經的康復機會甚微。 傳統治療頸椎間盤病變的手術為頸椎融合 手術,原理有如焊接。醫生一般會從患者髖骨 取出骨骼供移植,填補受損的椎間盤,待骨骼 細胞重生後,兩節頸椎便會合而為一,病人的 神經或脊髓不再受壓,亦不再痛楚。但患者的 七節頸椎只剩下六節,每節所承受的壓力便相 應增加,會加速了其他頸椎間盤的退化。 新手術利用人工頸椎間盤植入患者的頸 椎,能確保患者的頸椎節段回復彈性,有效減 低鄰近頸椎盤的退化。該裝置由一個具彈性的 內核夾在兩片小金屬外殼中,外加一層保護鞘 組成,可如彈簧般吸收震動能量。 手術約需兩小時,該名病人已於翌日出 院,康復進展良好。 過去兩年,歐洲已進行了超過五百宗人工 頸椎間盤植入手術,至今並沒有排斥報告。 (左起)梁顯信醫生、尹懷信教授、潘偉生教授於上月十六日公布新手術詳情 1 第二五二期 二零零五年一月四 日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