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393

2 No. 393, 4.3.2012 當 今的年輕人對新科技趨之若鶩,他們的世界似總 離不開電子產品,惟年方二十的 姚錫安 卻另有所 慕。少時遇上數位與中文大學有不解之緣的名師,啟蒙了 他對博大精深中國文化的興趣。去年9月,姚錫安入讀中大 中國語言及文學學士課程,走進這個滿載歷史文化內涵的 學系,據他說:興奮得「如魚得水」,就像「遊子歸家」。 錫安對彈奏古琴、鑑定書畫、欣賞墨寶情有獨鍾。踏足他 家,映入眼簾的是牆上掛的書法。錫安喜孜孜如數家珍: 「這是明末著名哲學家及科學家方以智的作品,他的墨寶 全球只有十幅左右。」廳中另一邊則掛了一副楹聯「長樂」 、「延年」,他續說:「這是 饒宗頤 教授的書法,很有書卷 氣,作者胸襟廣闊,作品才可散發這韻味。」 父親是精神科醫生,母親是家庭主婦,小學時錫安學的是 鋼琴、中音號和長號,原與中國文化沾不上半點關係。高小 時,錫安開始學習書法,由當時於中大藝術系攻讀本科的 書法家 徐沛之 博士指導,認識愈多便覺得愈有趣味,「我 也說不出原因,好像是好自然的事﹗」從臨摹開始,他漸漸 追尋書法背後的深遠意義,探索中國歷史、美學、古人的哲 學與智慧。2005年,他獲得全港青少年書畫比賽書法中學 組冠軍。近年,他又隨崇基畢業的國際著名書畫鑑定家 黃君實 先生深造。 在中學階段,錫安認識了當時年屆九秩的國學泰斗、中大 偉倫榮譽藝術講座教授饒宗頤教授,雖然年紀懸殊,這位 博古通今的漢學家對錫安厚愛有加,與他亦師亦友,不時 傾囊相授,領他仰慕文人的深厚修養與開闊胸襟,驚歎中 國文化的豐富多姿。饒教授精湛的書畫與古琴造詣,也讓 錫安領會學術和藝術融會貫通的精妙境界。 有機會接觸中國最古老樂器之一的古琴,錫安深被其音色 清澈,餘音邈遠,恬靜閒適而帶淡雅憂思吸引,並師隨其 父之友、中大音樂系兼任導師 謝俊仁 醫生。「驟耳聽來,琴 音稍悶,但其實變化多端,正正是這些微細的變化,令琴 音可感動他人。」 錫安不甘於只學習古琴的彈奏技巧,還鑽研其歷史和發 展,中學還未畢業,已在謝醫生及其他前輩的指導下,在古 琴學術會議發表了兩篇論文,討論文人琴和藝人琴二分法 的缺陷。他說兼顧學校功課外,又要找資料撰寫論文,確 是困難重重,但這過程讓他更深入了解古琴文化,並知道 寫論文是甚麼一回事。就憑深厚的古琴造詣和熱誠,使他 入選2011年香港電台第四台「樂壇新秀」。十三位年輕得 獎人藝術造詣各有千秋,惟錫安的淡靜從容,垂首撫琴時 流露的怡然自得,彷彿在他身旁形成了一股獨特的文人氣 場,格外予人深刻印象。 曲高和寡,確難找知音。對古琴及書法有認識及興趣的多 是較年長一輩,錫安不諱言自己如杜甫般「結交皆老蒼」; 但他也酷愛西方古典音樂,喜歡拉赫曼尼諾夫、馬勒,兼 及流行音樂,所以亦有不少投契的同輩,結伴欣賞音樂會 是主要活動之一。「自己也好交遊,相信在不同人身上也 可學到不同的事物,即使漫無目的的『吹水』亂侃,也很 開心。」 錫安高中時修讀文科,可惜學校沒有開辦他醉心的中國歷 史和中國文學,他矢志考入大學必要修讀這些科目,最後 選了中大,一頭栽進語言和文化的浩瀚世界。已唸了一個學 期,錫安稱這裏滿足了他的求知慾,讓他自由地在中國文 化的天空翱翔。此外,學系有不少對中國文化興趣深厚的 同學,也讓他多認識了志道同合的同輩。 雖然升讀大學只是短短的日子,錫安已初步計劃畢業後繼 續進修,踏上杏壇,將中國文化發揚光大和傳承後輩。 錫安家中共有三張古琴,這張用約三四百年明代的古木製成。不同年代木質的古琴,斷紋不同,音色也有差異。 The age of the wood with which a guqin is made can determine its sound. John has three guqins and this one was made with timber from the Ming Dynasty, i.e., about 300 to 400 years ago 古琴的琴譜,以文字紀錄左手和右手的 指法(抹、挑、勾、劈等),已習琴六年 的錫安說,古琴譜雖跟西方的五線譜 相差很遠,但其實很簡單易讀。此外, 琴譜沒有拍子符號,琴師可自由訂定旋 律的速度和節奏,將自己的感受和思緒 注入樂曲中。現時他跟老師習琴,已不 再是技巧的學習,而多是將一首舊譜重 新加入節奏(稱為打譜),彈奏後讓老 師品評。 The musical notation of guqin shows fingering by text, which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e western form which has notes on a stave showing pitch and time value. After six years of learning it, John said it is not difficult to read. As there was no rhythm stated in the score, players can give their interpretations by reconstructing the beat ( dapu ). Now, during John’s guqin lesson, training is focused on dapu instead of playing technique. John always reconstructs the original score and seeks comments from his mentor. 以琴相聚 以墨會友    姚錫安的中國文化世界  Qin and Calligraphy— John Yiu’s World of Chinese Culture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