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一九年第一期

美國民意調查機構和智庫佩爾研究中心年初考慮美國國 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狀況,定義1981至1996年出生的 人為「千禧世代」,指他們為在千禧年代成長、讀書和 邁入社會的一代。按這個定義,正值二十三到三十八之 年的千禧世代人口在香港人數約一百六十九萬,為僅次 於戰後嬰兒之本港第二大世代族群。 社會工作學系 陶兆銘 教授認為佩爾研 究中心的定義也可用諸香港:「香港 作為國際都會必然和西方接軌,尤其 經濟方面,我們都會經歷全球化和類 近西方的經濟周期,故此香港和西方 的千禧世代必然會有相似的地方。用 西方千禧世代的劃分去理解,會有一 些共通之處。」 但他補充,其實香港也受中國大陸的 影響,而後者和西方社會發展的脈絡 與歷程有非常大的分別。所以如果只 是用西方的劃分,可能會有限制。 陶教授繼續說:「世代理論的重要之 處是指出一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經 濟、文化的處境,怎樣影響一代人的 思維模式、價值觀、態度和行為。 所以我們更應去理解在香港這個獨特 環境之下,我們的千禧世代的思考模 式、態度、行為等有甚麼特徵。這可 能比劃分他們是哪一代,或者和西方 是否類近更重要。」 博群全人發展中心主任 伍慧明 女士大 致認同這個歸類方式,覺得起碼在籌 劃資源、制定政策、解決某些社會問 題方面有其方便,但她同時指出由於 給歸類的是人,所以不能完全抹殺每 個人及其所處社會或文化的獨特性。 她還說:「成長於香港的這一代,雖 然沒有正面及直接地受到影響深遠的 世界性事件如911恐怖襲擊等衝擊, 但其歷練也着實包括了2008年金融 海嘯、推動電腦化及自動化的工業 3.0,以至香港主權回歸、與中國交 流日益密切等事件或潮流。」 自學中心 陳燕遐 博士則指出現今社會 網絡科技發展驚人,把相差十幾年的 年輕人統稱為一個世代,其中的差異 恐怕不會少於相同。她說:「這是深 受網絡世界影響的時代,相隔幾年,習慣、視野、價值 觀等就已經很不同了,這個劃分可能方便分析共通點, 但也要能看出各種差異才對。」 1990年互聯網興起,至1998年電腦走入尋常百姓家,繼 而成為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介面,網絡壓縮了時間和空 間,使資訊快速流布,也為千禧一代開啟一個無遠弗屆 的資訊世界,盡情接觸各種各樣的知識、結交志同道合 的好友,在無國界的大舞台盡展才華。 金禧 . 千禧 05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