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一九年第一期
千禧世代是身處豐厚物質環境的一代。他們成長於八 九十年代本港經濟起飛的黃金歲月,得助於繁華社會帶 來的便利和豐盛,並享受較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受惠 於七十年代末推行的九年免費教育,以及九十年代起逐 漸普及的大學教育,他們的教育程度比前幾代大為提 高。而且,這一代人普遍兄弟姊妹少,自小便得到父母 充分的照顧和關注。 如果說追求物質安穩是過去數代港人的主流價值,千禧 世代追求的便是生活的意義和質感。金錢回報以外,他 們強調順性而為,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也希望所做能 貢獻社會。為實現理想,很多人脫離大機構,搖身一 變成為自由工作者,甚或多才多藝、長袖善舞的「斜號 族」(slash),擔任多份不同性質的兼職。有雄心的, 更會選擇創業。 陶教授說:「如果從世代理論去理解,成長於環境動盪 或物資匱乏的一代,很多時會擁抱物質主義;而成長於 安穩、物質較充足、個人發展較好時代的人們,會有我 們稱之為『後物質主義』的傾向。用隔代價值觀轉變的 理論來看,新一代——無論是八十後還是九十後——必 然會愈發表現後物質主義。他們很願意表達自己、參與 和貢獻社會。」 那麼兩個世代之間可會出現矛盾?陶教授說:「兩代之 間的相處可能會出現一些困難,但未必可歸咎於千禧世 代的特質,而是由上一代和這一代的價值觀、思考模 式、態度、習慣和行為的分別引起。這樣去理解,我覺 得會比較立體看到千禧世代的年輕人。這不是說上一代 封建守舊,只是指出因為上一代成長環境不同,自然地 一些想法、態度、行為可能和千禧世代有較大分別。」 06 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一九年第一期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