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二零年第二期

且行且珍惜—疫下中大人 3 不過是一年前,現在回望,已如隔世。2020 年初爆發的世紀疫症,席捲全球,一記神來 之筆,勾銷世紀初以來全球往還的繁榮景象, 夷平人與人、國與國原是牢不可破的社經 差異。病毒驚人的傳染力,使各國由外向 開放,變為閉關鎖國,互不信任。 政治和經濟的起伏,不過一時光景;疫情更 深遠的影響,是生活和意識形態的改變。 瘟疫蔓延時,人們保持距離,獨自工作起居, 自互聯網的出現帶來資訊自由,我們再次並 更切身感受群體瓦解帶來的個體解放。網上 學習、在家工作,使人重新掌控一己的生活 節奏。實體瓦解、虛擬流行,人們以滑鼠掌握 自己的命運作息。在知識前所未有地豐富和 流通,新聞孰真孰假難以一目鑑定的年代, 獨立思考是時代給予個體的禮物、義務,以至 考驗:讓身心抽離社會敘事,我們更能恢宏、 直觀地感受生命,檢視自我與關係,成就真正 大愛。只有多讀多聞,勤於思考,辨別資訊真 偽,才不會陷入自由的黑暗面——在知識汪洋 下遇溺,在自由中迷失自我,跌入流俗,泯然 眾人矣。 科技主導教學的教育4.0說了多年,隨着疫潮 來到,終於成真。在此之前,線上學習平台如 Coursera和edX已流行多年,但隔離措施下, 實體課被迫取消,網絡和電腦操作知識遂變 為學院生存技能。由面授變成影片,知識的 傳授變得獨立而疏離:沒有出席壓力,學生 可以隨時翻看錄下的內容,按着自己的步伐 學習。無論是從傳授方式或倫理來看,師生的 權力關係此消彼長:傳統學問灌輸變為學術開 放討論,強調獨立思考;當催迫消失,學生 更須自勵奮鬥,主動求問,為學習負起全部 責任。這是真正教育如撞鐘的年代,大力叩 鐘,方有鏗鏘迴響,而這並不限於學院:坐困 家中的日子,網上講座、課程和表演在虛空中 百花齊放,讓人隨時吸收新知,文物館《藝術 無間》配中英字幕的訪談和文學院的人文對話 系列,就是芸芸例子之二。 教育的鐘擺由課室盪到雲端,衝擊的還有教育 的本質:影片可以取代面授嗎?教育是否只是 知識的傳遞?對於上述問題,這期眾多受訪者 的答案都是「不」:科技如何先進,人始終是 教育的核心。要變化人的性情氣象、建立一生 的師生關係,唯有面對面交流相處可以做到。 流動學習帶走拘束,但沒有自律自覺,自由會 令人無所適從,甚或歧出。在小組報告「搭順 風車」(不事生產,靠其他組員的努力取得分 數)、聘請代筆的欺詐行為,在欠缺面對面相 處下有增無減。一波波疫情來襲,時間表隨時 變更,課時縮減,更顯明疫下讀書,關鍵在於 個人自律和決心,而不是學制。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