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二一年第一期
人工智能:藝術 「大眾對人工智能的理解往往十分極端。 在大家眼中,機器 不是蠢材就是神仙。」司徒博士說。話說舒伯特生前並未為 其第八交響曲寫下第三和第四樂章,此後時有人嘗試續貂。 兩年前,華為一款人工智能程式便為作品補上旋律,隨即在 網上引起哄動。不過很快就有樂評人指出,其續作與舒伯特 的風格大相逕庭,何況它補上的只有旋律,若非經人類編曲 並演奏出來,根本不成大事。在盲目吹捧和全盤否定間,究 竟我們該如何為人工智能在藝術世界的角色定位? 「我們的研究並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為業界提供真正用得着 的工具。」黃教授說。除了達成填色自動化,教授等人的研 究亦可用以將彩色照片自動轉換成漫畫,為畫家帶來更多方 便。教授回想十年前有漫畫出版商請他幫忙,把一部正進行 電子化的漫畫中的對話框除去,繼而填補空出的位置。可惜 當年未有可以將此工序自動化的技術,出版商唯有把工作外 判至越南。單此一項工作,最後佔了整個項目的預算足足四 成。黃教授笑言,若出版商十年後才來找他,情況會截然不 同:現在他們已研發出全由人工智能操作、無須經人手處理 的解決方案。 「機器並非十全十美,但經人類調整,還是可以交出不錯的 成果,從而大大降低藝術製作的成本。」 音樂創作的情況亦然。虛擬作曲家成行成市,從事影片製作 的人如想為作品配上簡簡單單的音樂,大可不必聘請人類作 曲家,節省不少金錢和時間。又例如遊戲設計師可引入人工 智能作曲技術,為作品帶來源源不絕、永不重複,兼能切合 每個玩家處境的背景音樂。雖然這也代表音樂人的工作機會 會減少,但人工智能對他們並非全無好處。舉例說,有了虛 擬作曲家,編曲家便可隨時隨地自製旋律作練習之用,不須 待人類作曲家提供素材。 「人工智能可幫助我們迅速地完成自己專業以外的事情,讓 我們集中琢磨自己的技藝。」 上文提到電腦必須先理解音樂的各種規則,才可譜寫樂曲。 它們日積月累的知識,正可在音樂教育上發揮作用。以正在 學習作曲或演奏的學生為例,人工智能可根據其對音樂常規 的理解,指正他們。而人工智能從無數作品和表演歸納出的 見解,更可啓發從事音樂研究的人。 「人工智能可對音樂甚或其他形式的藝術進行綜合分析,讓學者 從宏觀角度了解某種風格、探究人類是如何創作藝術。」司徒 2017年盧森堡國慶典禮 上,樂團演出由AIVA所作 的合唱交響曲 Letz make it happen ,作品編號二十三。 (SIP / Charles Caratini) 18 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二一年第一期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