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二一年第一期
人工智能到底是甚麼? 有統一的定義嗎? 日常生活中, 人工智能有何用途? 人工智能有何好處? 人工智能蔚然成風, 為我們帶來怎樣的 挑戰? 人工智能有哪些不得不 知的概念? 哪些國家對人工智能的 發展舉足輕重? 01 04 05 06 02 03 「人工智能」一詞為時任達慕斯大 學數學系教授的電腦科學家約翰 麥卡錫(John McCarthy)於1956 年所創。當時麥卡錫教授等人正進行 研究,探討以機器精準模擬人類各項 智能的可能。簡而言之,人工智能旨 在讓機器模仿人類工作,執行視覺感 知、語言運用、運籌決策等任務。 人工智能的用途多不勝數,但大致可 分為強弱兩類:弱人工智能泛指用以 處理簡單工作的程式,如Siri之類的 虛擬助理和網絡上各種即問即答的聊 天機械人;強人工智能則指能夠執行 複雜任務的器械,如無人車與服務型 機械人。 人工智能無疑能改善人類生活,整個 社會都能受惠。譬如無人車可令交通 更為暢順,並為旅客提供多一個選 擇。而配備人工智能的機械人亦可代 我們執行拆彈、深海探索、能源開採 等艱險工作,減少傷亡。 人工智能對勞動市場的衝擊是其帶來的 一大挑戰。無論在速度或準繩度上,機 器很多時已勝過人類,不少原先由人類 佔據的職位自然落入它們手中。 當然,機器仍時有失誤,何況孰是孰 非,有時根本難以說清。這正是人工 智能另一問題,後果可以十分嚴重。 試想像一架無人車煞制失靈,前方有 一老一幼的行人,系統應指令車輛轉 向何方?而扭軚又可能傷及乘客,系 統該優先保護何人?凡此種種,到頭 來也許並無定論。 人工智能的核心概念之一是 機器學習 。 所謂機器學習,就是指機器利用各種演 算法分析數據、揣摩事物法則,以作出 合乎常理的決斷。而機器之所以能學習 學習,則有賴於一種名為 神經網絡 的電 腦系統。神經網絡一般由一連串名為人工 神經元的數學模型組成,模擬人腦神經。 針對人工智能的研究五花八門,當中 以 自然語言處理 為熱門之一。此範疇 的目標在於讓機器學習人類語言並領 略箇中規律,從而懂得處理情感分析、 文本分類、問答生成等牽涉語音和文字 的工作。 美國是人工智能發源地,一直領先群 倫。歐洲各國亦時有新猷,如因擊敗 職業圍棋棋手而成國際焦點的英國人工 智能程式AlphaGo。近十年中國急起直 追,在人工智能研究和專利方面名列前 茅,並銳意將人工智能引進各行各業, 獨佔鰲頭。 40 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二一年第一期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