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二一年第一期

何穎教授 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 羅淑莉 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博士生 美國已有城市利用社 交媒體數據偵測交通 事故,而人工智能正 可幫助營運商分析和 驗證社交平台上有關 事故的信息,從而作 出應變及通知乘客 網(Internet of Things,通稱IoT)羽翼漸豐,大可為學者提 供源源不絕的數據,揭示居民生活型態。 「要稱得上智慧城市,道路上少不了高效益、低排放的電動 車,而要推廣電動車,市內先要有足夠的充電站。問題來 了:我們該在哪裏增設充電站?此時大數據便派上用場。」 何教授用另一例子點出大數據在城市規劃的角色。過往研究 人員只能藉問卷收集數據,如今何教授等人正研究利用現有 充電站收集得來的數據,歸納出熱門的充電地點和時段,確 保新增站點分布得宜。 但顧名思義,大數據浩如煙海,要探索這個寶庫,難以單靠 人力。還好我們可以教導電腦處理數據,讓它們分擔部分工 作。我們甚至可以將教學的工夫也省下,讓電腦運用人工智 能,自行學習如何理解數據。須知要機器看得懂數據,本身 已不容易。就以社交媒體為例,貼文多是信手寫來,舛錯叢 生,如文首的例子便夾雜諸多俚語、別字。與其試圖以人手 羅列語言的千萬種常態與變態,何不找來一堆範例,讓電腦 自己參透領悟,從而學會閱讀各種文本,再加以消化? 「將人工智能引入公共管理,目的不外乎提升效率和達致服 務個人化。」數據科學與政策研究課程主任 黃偉豪 教授說。 除了釋放大數據的潛能,人工智能亦能不分晝夜,貼身照顧 民眾,譬如日本便有能夠針對不同需要、準確提供政府服務 資訊的聊天機械人。無論是電子政府(e-government)抑或 電子管治(e-governance)、服務供應還是政策制定,人工 智能都能助一臂之力。近年有所謂「AI為民」(AI for Social Good,簡稱AI4SG)之說,其理念亦無非是借助人工智能, 造福社會。 AI:人算不如機算? 7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