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二三年第一期

際首屈一指,而神經線則是卡羅琳醫學院的強項, 跟他們合作,可以加強我們這方面的研究。」容樹 恒說。中心獲批一個月後,即去年2月,中大和卡 羅琳全體研究員在線上會面,兩校校長出席致辭, 「兩所大學對此項研究的重視可見一斑。」陳教授 娓娓道來。 航向未來的醫學 相較其他實驗室,中心仍在草創階段。本身為骨科 醫生,專攻運動醫學的容教授,在中心其中一項 臨床研究,是以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和軟骨 受損。 他說:「臨床上遇到很多棘手問題,例如老化。老 化是不能解決的,這可以是神經退化,故有柏金 遜、腦退化,或者是膝關節退化和關節炎、肌腱病 變、五十肩、肩周炎和網球手等。我們希望可以逆 轉,即令組織變得年輕,重獲健康。」 有謙謙君子之風、談吐溫潤的陳教授,是發育生物 學和胚胎學專家,專研中樞和腸道神經系統的生成 發育,在中心,他會從事組織工程研究。訪問當 日,他帶來器官晶片,微細的透明晶片,由工程學 家製造,模擬人體環境。微細的管道可放入細胞, 研究其修復的各種情況。 「這是生物材料,可植入骨骼,但現在用來模仿周 邊,即手腳神經。我們將斷掉的神經放進去,給予 不同養料,比較各種情況下的生長速度,就知道最 有利修復的環境是甚麼。」他解釋,這類晶片可加 快研究速度,減少犧牲動物,研究過程和結果變得 更可靠和穩定。 「另一位同事在做更有趣的事。他將器官放在晶片 生長,研究壞了的器官,要怎樣治療。簡單來說, 即離體的人體研究。」陳教授帶點幽默說道。「可 以種肝、種肌肉等,全世界鬥快。」 交流生智慧 除滿足計劃書要求,達成論文發表、專利、初創和 人才培訓的目標,兩名教授的願望,是跟夥伴有真 正交流和合作。科學發明,需要資金支持;創新的 靈魂,卻來自突破知識界限,為人類多走一步的信 念和決心,和人與人真誠交流知識,互相激發的創 造思維和火花。 「科研人員各自身懷絕技,我們會緊密合作,希望 激發出新事物。」容樹恒說。促進技術是中心研究 範疇之一,不同專長的研究員,也會在這裏交集。 構築更健康的未來 13 完美如初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