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二三年第一期
科學家的華麗轉身 由科學家變成企業家,帶領中心的教授,同時是深 感自己不足的學生。「由籌備到現在,我學到很 多。轉化不是說做就做,我們花很多時間談專利、 合作協議和知識產權。以往很少涉獵這些事,我 是醫生,集中看症和做手術,Woody(陳活 彜 教 授)做科研,發表文章,申請撥款。我們都是邊做 邊學。」 容教授說:「專利很重要,以往我們沒有留意,很 多研究成果也沒有申請專利。其實每一樣微小的東 西都應申請專利,這樣才能保障大學以至香港的知 識產權。」 陳教授則有思維上的轉變。「以往專注研究和撥款, 但現在做研究,從第一日就會想,可不可以轉化、 申請專利、開初創?以前可不會有這種想法。」 陳教授端詳微細的透明晶片 例如支架,可用於軟骨和肌腱,故設計它的工程專 家會跟不同範疇的研究人員合作。「除了給團隊使 用,我們希望傳承下去,裨益其他科學家,這是我 們很想做的事。這些科技未必值得轉化和公開發 售,但賣給科學家就很好。」陳教授稱。 合作,未必需要宏大,靜慮細緻,一點一滴,深入 日常的夾縫,影響或更廣泛深遠。陳教授舉例,神 經系統有多方面,在這平台,手腳神經系統的專家 可以跟脊髓專家互相參詳研究和實驗方向,取長補 短,整體考慮各自範疇。加上研發技術的專家,即 三方合作。「一加一未必等於二,可以是無限大。 大家互相提點,整個研究方向和層次就不同。」 容教授坦言:「你發表時,對方可能說,十年前已 用另一個方法。學到後,我們會節省許多時間。我 們希望這平台讓大家聚在一起,分享智慧。」 14 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二三年第一期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