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二三年第一期

癌症篩檢。2017年,盧教授團隊的研究顯示,分 析血漿內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DNA,有助無症狀鼻咽癌的篩查。 奠立這些醫學里程碑的幕後軍師,正是盧煜明 教授、趙慧君教授和陳君賜教授,他們又攜手 創立InnoHK的「創新診斷科技中心」(Centre for Novostics),中心名稱由「novel 」和 「diagnostics」構成,有「嶄新診斷學」之意,寓 意中心在分子診斷領域(尤其是產前檢測和癌症診 斷)力求創新。 斷。「Xcelom」源自「extracellular genome」 (細胞外的基因組),意味此診斷檢測浮游於血 細胞外的DNA基因組。 無創產前診斷的臨床應用於2011年面世,此技術現 已在全球廣泛採用,每年幫助數以百萬計準媽媽。 盧教授解釋說:「NIPT是一項早期血液診斷,在懷 孕十週即可進行。相比起來,傳統的羊膜穿刺測試 最早要待懷孕16週才可進行。」 研究顯示,「敏兒安safeT21」較傳統的唐氏綜合症 診斷更為準確,因此,本港孕婦做的侵入性檢查減 少了差不多30%,例如羊膜穿刺和絨毛膜取樣檢測。 拯救生命的癌症篩檢 一如成長中胎兒的游離DNA會流進母體的血液, 腫瘤和宿主的血液之間亦如是。鼻咽癌在香港和南 中國均非常普遍。盧教授和陳君賜教授曾做過涉及 20,000人的「血漿DNA」鼻咽癌篩查研究,結果顯 示,檢測癌細胞於血漿內釋放的EB病毒DNA,有助 找出無徵狀的鼻咽癌患者。 產前檢測的範式轉變 盧教授說:「胎兒DNA片段會在血液細胞外隨機出 現,令科學家難以用傳統數算染色體的方法找出21 號染色體三倍體異常(trisomy 21),唐氏綜合症 的起源就是這條額外的染色體。」 最終,他透過大規模平行測序來辨識染色體的比 例,藉此有效取用血漿DNA儲存的資訊,準確率 超過99%,及後將此技術轉化為臨床應用「敏兒安 safeT21」。 2014年,盧教授的團隊創立雅士能基因科技 (Xcelom),專門經營「敏兒安safeT21」產前診 (來源:創新診斷科技中心) 24 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二三年第一期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